《道德经》第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第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这一章延续了前面几章的主题,那就是官逼民反的道理。不过这一章是在给统治者以警醒,告诉他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味地靠杀戮管理,是不会长久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连死都不怕了,那么作为统治者用杀戮这种高压政策又怎么能让百姓害怕呢?这句话一下子说到了一种比较极端的状态。

我们知道在古代,统治者往往会制定非常严苛的法令,违令者斩,用来约束和管理子民,但是如果滥用法令,到了让百姓奋起抵抗的地步,到了百姓把生死都置之度外来反抗他的时候,大家说这个国家还能长久吗?
所以“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如果使人民都经常性的、普遍性的畏惧死亡,而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可以把他抓来杀掉,那么谁还敢胡作非为?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将斫”,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死由老天来掌管,是不是杀由老天来决定。如果违背了这个“天意”,本来不该掌握生死的人,却代替老天决定别人的生死,那么这就是越俎代庖,这就像是不懂行的人随便使用木匠的锛凿斧锯一样。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凡是随便使用木匠的锛凿斧锯的,很少有不伤到手的。

所以我们看,这段话其实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警告:靠武力镇压、残杀的政策,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不要相信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只有用符合“道”的方式来管理国家,以民为本,注重根基,才能和谐相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