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与村落——华侨文化的历史遗存
开平碉楼与村落——华侨文化的历史遗存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碉楼之乡。开平碉楼是侨乡标志性的建筑,星罗棋布,可谓是"无碉不成村",被誉为"中国碉楼之乡"。该市中17个镇的乡村均有碉楼,其中三里门、塘口镇、百合镇、赤坎镇、蚬岗镇最多。
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与岭南田园风光构成了优美的文化景观,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开平碉楼建于16世纪,现存1833座,最多时达3000多座。主要建筑有迎龙楼、瑞石楼、适庐方氏灯楼、自力村碉楼群、云幻楼、铭石楼、南楼立园、锦江里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等。
碉楼建筑精美,风格多样,错落有致,融合了多个国家的建筑元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硬山顶式、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别墅式、古罗马式、中东式、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堡垒式、教堂式等10余种。由世界各地的华侨吸取各自侨居国的建筑风格,结合中国建筑传统而设计建造,千姿百态,五彩纷呈。
开平碉楼以世界各国建筑艺术总汇而闻名遐迩,在中国乡村建筑史上堪称奇迹,被称为"近代建筑博物馆"、"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突出,它们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更寄寓了中国人传统的环境意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