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思春”是怎么来的?
“少女思春”是怎么来的?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
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这是王国维的《虞美人》,描写的是“少女思春”的情态~
那么,少女思春究竟指什么呢?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认为男人三妻四妾,后宫佳丽三千都理直气壮,而女人一旦守寡,就倒了大霉,不敢再嫁,也嫁不出去,后半生的幸福幻想算彻底绝望了。
北宋时期,高级干部范仲淹的母亲就是个寡妇,丈夫新丧不久,她拾掇拾掇东西就改嫁了。街面上风平浪静,没有谁说三道四,那个再嫁的寡妇也没招谁的白眼,可陈颐就不,直言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孤苦伶仃也万不可改嫁!在他眼里,人这一辈子就该板着脸、正正经经地过日子,什么功名富贵,什么七情六欲,都是不务正业;只要清心寡欲、正襟危坐、日夜苦修,才能升作“人上人”。
明朝人瞿佑的《剪灯新话·绿衣人传》被同时代的周朝俊改编为传奇剧本《红梅记》,南宋重臣贾似道有位年轻美丽的侍妾叫做李慧娘,在邂逅书生裴禹时,“美哉少年”的赞美脱口而出。就这么一句话,贾似道冒酸水儿了,随即把李慧娘处决。
现在我们都觉得,这就是道德绑架!
但那个时代,中国的少男少女都是蔫的,人们都中规中矩,不苟言笑,在陈颐这样的思想灌输下,男欢女爱由公开转为地下,由天经地义变成背经叛道。他们只能悄悄地眉来眼去、暗送秋波,扭曲求生的爱情故事或者骑在深夜的粉墙上,或者藏在花园的树丛里;有小丫鬟“拉皮条”的,也有媒婆子穿针引线的...
毕竟男欢女爱是老天爷赐予的功能,无法篡改~少女仍然敢于涨着胆子赞美青春,哪怕属于自己的只有华丽的枷锁和黄金的牢笼,什么公子跳墙幽会、小姐私奔殉情的故事,在笔记野史里到处都是。
代表元杂剧最高成就的一部戏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大家闺秀崔莺莺与穷书生张珙彼此心有所属后,又经过“隔墙酬韵”、“佛寺闹斋”的考验,爱情的种子播下去了。
俗话说:“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这回跳墙的是千金小姐,崔莺莺内心抱怨说:
“俺娘也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提防着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她迫不及待的约会张珙,一切障碍都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包括她“口不应心的老娘”。
就要情,就要爱,小姐丫鬟也疯狂,谁管得了啊?
这就是所谓的“少女思春”了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男女情爱本应就是人生追求之一,何须被所谓“道德”绑架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