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徐向前儿子25岁被保送清华,47岁成少将,59岁升中将
虎父无犬子:徐向前儿子25岁被保送清华,47岁成少将,59岁升中将
说起徐向前可能各位都很熟悉,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他对于新中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那个年代,民国政府为了富强专门建立了一个军官院校,即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
作为国家机构专门建立的院校,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自然聚集了当时中国多数的钟灵毓秀之才,而徐向前就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可见他的天赋。
作为新中国的建立者之一,徐向前元帅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在25岁保送清华,到47岁时成为少将,到了59岁时成为中将的经历则充分的验证了那句虎父无犬子。
徐小岩出身于解放战争的白热化阶段,因此作为元帅的儿子他的童年非常缺少和父亲的互动。到了新中国建立,作为开国元帅的徐向前自然更没有时间见自己的儿子,因此徐小岩是在一所寄宿制小学中长大的。
在1968年,21岁的徐小岩参军入伍,一头扎进正处于建设阶段的中国海军。之后经过了4年的服役,徐小岩在部队的推荐下被保送去了清华大学。在进入清华学院后徐小岩介于当时新中国计算机领域刚开始起步的现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徐小岩在计算机领域
在投身于计算机领域后徐小岩很快展示出了他过人的天赋和努力,在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徐小岩又获得了去加拿大学习计算机的机会。
那时候的中国非常需要技术,因此这些去外国留学的学子都承担着祖国的期望。徐小岩也没有让期待他的人失望,在加拿大的徐小岩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在回国后徐小岩进入了中国二炮部队,在那个计算机技术还很落后的时代,拥有加拿大计算机硕士学位的徐小岩成为了中国计算机领域的权威。因此当时的徐小岩很顺利的加入到了研究第一代汉字计算机的队伍中,成为了中国汉字计算机的奠基人之一。
当时的中国有很多人甚至连计算机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徐小岩研究汉字计算机的过程自然是非常艰难。
当时整个中国都没有多少计算机的资料,就算有也多是未经翻译的英文原本,因此为了研究汉字计算机徐小岩长期泡在图书馆中做着一边翻译一边研究计算机的工作,这让徐小岩每天早晚都得蹬着自行车骑十几公里的路。
虽然汉字计算机没有在中国推广开来,但是徐小岩作为一个领域的开拓者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勇气。而研制汉字计算机的这段经历也让徐小岩累计了足够的技术,之后随着年龄和学识的积累,徐小岩作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在计算机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到了1994年,徐小岩以技术人员的身份成为了少将,这一年他47岁。到了2006年,徐小岩成为了中国总装备部技术委员会的副主任,因为他的技术水平和过去的贡献,徐小岩在同年成为了中将,这一年他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