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战列巡洋舰
二战时期战列巡洋舰
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订了海军华盛顿条约,各国都停止了战列巡洋舰的建造。
英国遵照条约只保留了“虎”号、“声望”号、“反击”号、“胡德”号四艘战列巡洋舰。其中“胡德”号是英国1920年建造的,标准排水量为42670吨、装有8门381毫米主炮、航速31节,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战列巡洋舰及战列舰。
美国受到条约的限制,中止了已开工的两艘战列巡洋舰“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的建造,最后将其改成了同名的航母。日本同样受条约的限制,将已完工的“加贺”号和“赤城”号战列巡洋舰改成了同名的航母。但日本还保留了一战期间建造的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
直到1935年德国建造了“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两舰,标准排水量31850吨,装有9门280毫米主炮,航速31节。法国于1936和1939年建造了“敦克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标准排水量26500吨,装有8门330毫米主炮,航速29.5节。
二战爆发后,各国战列巡洋舰纷纷参战。英国的“虎”号1931年退役;“胡德”号1941年5月24日凌晨,被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击沉;“反击”号1941年12月10日在马来亚东海岸被日本飞机击沉;只有“声望”号挺过了战争,1945年退役。德国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在1940年的挪威战役中,结伴用主炮轰沉了英国航母“光荣”号,在世界上首开舰炮击沉航母的先河。后来“格奈森诺”号在荷兰海岸触雷后一直未能修好,在1945年被德军自沉在波兰的格丁尼亚港。“沙恩霍斯特”号1943年12月25日在挪威北角之战中被英国击沉。法国的“敦克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两舰因为法国过早投降,所以一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在1942年11月27日,法国为了避免两舰落入德国之手,将其凿沉。
日本的“比睿”号和“雾岛”号参加瓜岛海战,1942年11月14日“比睿”被美军飞机击沉,11月15日“雾岛”号被美军战列舰“华盛顿”号重创,最后打开通海阀自沉。“金刚”号1944年11月21日通过台湾海峡时被美国潜艇“海狮”号击沉;“榛名”号1945年7月28日在日本本土的吴军港被美军飞机炸成重伤,此后就一直龟缩港内,于1946年被解体。至此,战列巡洋舰作为一个舰种来说已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