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卖到188元一斤,一斤香椿能买12.5斤猪肉,贵得有道理吗?
香椿卖到188元一斤,一斤香椿能买12.5斤猪肉,贵得有道理吗?
#春耕进行时#每年当在立春节和雨水节之间,是香椿上市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稀缺美味食品的喜爱程度随之增大,因此,香椿成为蔬菜市场上的新宠儿,成为“香饽饽”了。
在2020年有报道称,香港香椿卖到100元一斤,成为哄动一时的天价蔬菜了;2021年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市一些蔬菜市场上的香椿卖到120元一斤,普通消费者表示太贵了,吃不起;2022年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地,香椿价最高卖到150元一斤,个别地方卖到200元一斤;今年又有媒体报道,在上海香椿卖到130元一斤,在南京卖到150元一斤,在长沙和惠州等地香椿卖到188元一斤,据说香港卖到200元一斤。
目前,据媒体报道在上海陆家嘴市场上,蔬菜市场来自湖南、广西、云南的红香椿,品质差一些的,香椿半红半绿的,卖到120元一斤、130元一斤、140元一斤不等,品质优良的最高卖到140元一斤,超市里的一盒只有100克的香椿,卖到18.80元一斤。
在一些蔬菜市场上或超市里,经常看到有一些消费者,拿起一把香椿看了又看,看看牌价,问问售价,放下又捡起,捡起又放下,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最终无可奈何地选择放弃购买。
这充分说明,他们都是非常喜爱香椿的消费者,只因为售价太高,囊中羞涩,消费不起,才出现这个犹豫不决的难于取舍的现象。
本人在一家菜场里,就亲眼看到一位老年消费者,站在香椿的摊位前,那种放不下难取舍的样子,便走上前询问老年人。
他告诉我,他非常好这一口儿,非常喜欢吃香椿,能够尝到春天的味道,但是他说真的买不起,消费不起,确实太贵了。
老人告诉我说,一斤香椿卖到188元一斤,现在超市里五花猪肉只卖15元一斤,一斤香椿的钱能买12.5斤猪肉,这怎么不叫人心痛呢?
他还告诉我,他和老伴因遵医嘱,只能吃低质陈大米,2.00元一斤,一个月只需30斤,需要60元钱,这一斤香椿,能买两个月的大米,香椿价是不是太离谱了?
为什么现在市场上香椿卖这么高的价,难道香椿真的物有所值吗?本人通过调查一些消费者、卖香椿的老板,与他们交谈,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的几个原因造成的。
①,物以稀为贵。香椿因食用期非常短暂的时令性强的一种木本植物类蔬菜,又因产量低,种植户少,一般情况下,缺少专业种植户,农村其实大部分家里都有几棵,通常只满足自己食用,没有过多的香椿送到市场上卖,所以,市场上的香椿供给非常稀少。
市场上一旦香椿上市量过少,普通消费者都非常喜欢吃这种美味蔬菜,物以稀为贵,所以导致香椿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售价一涨再涨,导致天价香椿的现象出现。
②,时令性强的特色美食。香椿一般都是农村地区种植,是椿树每年在立春后,首次萌发出现的嫩芽头,有一股浓烈的特殊香气和香味,人们叫作“香椿”。
农村俗话说得好,“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老如木”,香椿一般情况下是立春后到雨水前,品质最好,味道最佳,食用体验良好,到雨水节以后,品质逐渐下降,直至无人食用,所以香椿是时令性极强的特色美味蔬菜,价钱高也就是自然现象,时过境迁,再贵的价也买不到这种特色美味了。
③,种植户和商家逐利心理强烈。目前,香椿是市场上不常见的蔬菜品种,市场上并没有一个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定价,因此市场对香椿价缸少监管,导致香椿价的话语权由种植户和经销商所掌握,由他们说了算。
香椿因是这种特殊商品,市场稀缺程度高,种植户和商家都有一种强烈的逐利愿望,逐利心理十分强烈,便借这种特殊商品,满足获得高额利润的要求,所以香椿价便出现这种天价现象。
④,香椿市场需求严重大于供给。香椿由于农村种植户非常少,产量非常低,时令性非常强,导致市场上稀缺程度非常高。
而香椿是一种特色美味佳肴,喜欢食用的人非常多,一般消费者都是非常酷爱,需求量非常大,导致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售价自然上涨非常高,并不足以为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