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堂山:我国东晋时期佛教圣地

仙堂山:我国东晋时期佛教圣地

原标题:无路可攀 娲皇宫砖瓦由羊驮运

“仙境绕清音,堂皇普度门。山阶通觉路,灵气种禅心。”诗人王国新曾这样赞咏仙堂山。仙堂山,既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佛教圣地,更是一个迷人醉客的风景区。

仙堂山位于襄垣县城北25公里处的强计乡境内,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仙堂山原名“九龙山”,主峰海拔1700米,方圆20余平方公里,登高眺望,重峦叠嶂,云雾弥漫,如九龙汇集。仙堂寺古朴庄重,雄伟壮观,镶嵌在半山腰上,寺侧独秀峰突兀于群山之中。

历史上的仙堂山,草木花卉繁盛,多洞而又多泉,加上山间殿堂林立、流光溢彩,所以,人们就拿它与山东的蓬莱仙境相比。仙堂山五泉寺山门上有古人留下的砖雕对联,上写“无地不蓬莱尘寰有几”,下对“重峦饶风趣世俗全非”,名副其实,堪称佳作。

奇景蕴独特

“谁说襄垣无胜景,东行五十有奇峰,山中林隐仙堂寺,绝顶空悬娲皇宫。”旅游胜地仙堂山之“独”,是因为这里不仅奇峰峥嵘、青山叠翠,且自然岩洞的数量之多殊为罕见,诸如朱砂洞、黑龙洞、滴谷洞、纺花洞、铙钹铜、狐仙洞、蜜蜂洞、观音洞、白龙洞、讲经堂等等,立于云雾山中,隐隐现现,形态各异,神奇壮观。

相传,太上老君携道童云游,一日来到襄垣县境内的仙堂山,见此地仙气缭绕、药材众多,遂找一山洞隐居下来,潜心炼丹。天长日久,老君炼丹的石洞被烧成了像朱砂一样的颜色。后人发现石洞后,便将太上老君的神像供奉在内,并将其命名为 “朱砂洞”,又称“老君庙”。

仙堂山还有许多独具一格的自然景观,如传说中刘龙骑虎跨涧到仙堂寺就读留下的虎掌石和栩栩如生的石虎,一棵树干上分别长着疏密两种迥然不同枝叶的仙堂奇松,“百步九折”、萦绕山峦的取月梯以及牛心石、金灯岩、人面石、回音壁、迎客松等等;其花草、药材种类之多亦负盛名,春繁桃花,夏盖野菊,秋满红叶,冬有青松翠柏,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更有那鲜为人识的 “礼花树”,簇簇红花,招蜂惹蝶,引人入胜。

谓之特,确因此地古建之特异,寺中有泉,娲皇阁中有洞;寺因泉得名(仙堂寺又名五泉寺),宫依洞而立,玲珑辉煌、错落有致、座地神秀、工艺不凡。修复中兴建的寺门前的石阶工程,雄伟壮观,使人瞠目,获称“三晋第一梯”。娲皇宫建筑亦堪一绝,空悬绝顶,危立险峰,登高远望,可及县城,且右有朱砂洞,左有蜜蜂洞,静中有动,气象万千。次当反映在寺区的建年悠久上,初步考证,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约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据石门口古碑载,由于当时山上无路可攀,建寺所用之青砖碧瓦,全部由羊群驮上山来,这在世界的运输史上亦为奇迹。

这里气候温和,夏可避暑,冬可御寒,如今,盘山公路已经修通,更堪为避暑胜地。正如明永乐进士李浚云:“此是蓬莱真境界,更于何处觅仙堂。”

依山有宝刹

仙堂寺为仙堂山主要古建筑之一,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几历战火,目前仍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重修于20世纪90年代。三进院落,依山傍势,由低向高,层层叠上,错落有致。从沟底拾阶而上,沿路绿意葱笼,草香清润。初夏时节,骄阳初绽,山风幽幽,凉意浸浸。

寺依山势而建,靠石岩,临深壑,四面环山,泉水萦绕,松柏苍翠,环境清静优美,寺址内外五泉涌出,故又名“五泉寺”,至今泉水仍婉蜒寺侧。据说,原寺并非建于今址,后于某朝某日某夜,忽然风雨大作,树摇石动,至天亮时,寺中所有建筑物已然挪至舍身崖后的山峰之上,更奇特的是,佛殿中竟陡然出现了三身不同质地的佛像,左为铁佛,中为石佛,右为木佛;三身佛像座下又各涌出一股清泉,大殿之外则另有二泉环旋于寺院中。

仙堂寺现为三进院落,中轴线由低向高层层向上,整个建筑布局独特完整,错落有致,从沟底登162级天梯到达山门,两侧设钟鼓二楼。前院,东设关圣殿(关公赤面美髯,关平、周仓持刀侍奉),西为乐楼;拾级而上进入中院寺门,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五踩斗拱,单檐歇山顶,现辟为法显纪念馆,两侧为东西配殿,各五间;由两侧拾级而上到后院,中为三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五铺作,单檐歇山顶,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两侧设东西配殿;西南角设大殿,寺内现存药师佛、枷蓝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彩色塑像,均为明代遗物,还有记载仙堂寺之僧建斯功德的宋代碑刻,明、清、民国寺院重修碑记及经幢3通。

仙堂寺往南里许到达黑龙洞,名曰“洞天福地”,洞口有两条巨龙腾跃而起。洞前有龙王殿,内塑龙王像;从月门入洞,有9个龙头迎面伸出,个个口内喷水;再往里走有一石平台,台上有一汪清水,龙嘴之水即源于此,当地人说此水可治百病,实为甘美矿泉水;洞后端的洞底盘石宛若两条弯曲而卧的黑龙,传为龙王夫妇的起居之地。

寺院里许山崖如削,峭壁上凌空而建娲皇宫一座,宽五间,为全木结构两层楼阁,宫底层木柱林立,共32根交错排列,柱头补间斗拱密布,重檐跋山顶,构造奇巧独特;周围高山峻岭相衬,犹如古画中的玲戏小屋;还有峰悬石碣观音洞、云嗷仙乐铙钹洞、夜鸣纱车纺花洞、丹炉经烟株砂洞、山间明珠金灯岩、点头迎宾人面石、养僧济贫滴谷洞等景点。

法显潜修行

仙山有寺,寺聚僧众,法随僧传。这里曾为西行求法归来的第一位中土高僧法显修行之地,进而也成就了 “仙堂旧隐”的景致。另存宋僧塔林石刻、留题、岩画残迹和清代残墨数处,明、清、民国年间重修碑十余通,出土有一金八铜共九条形态各异的行龙,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襄垣县围绕法显“出家地”,将把仙堂山建成一个具有禅修、祈福、休闲、养生等综合功能的佛教文化高端体验区;围绕法显“出发地”,将法显寺改造、古道场修复与南罗山遗址文化开发、凉楼森林公园建设结合起来,“三点”成线,打造“百里漳河文化旅游长廊”。

如今的仙堂山,正以“仙堂佛国”的主题佛教景观群、法显文化为核心的佛教文化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古庙会、公历十月红叶会、三伏盛夏避暑节的“三会一节”及 “中国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德育基地”“长治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殊荣,热忱欢迎天下宾朋的光临。

襄垣、仙山,有城,有山,有仙,有僧。千年之前,以山之厚重、仙之顿悟、峰之持定、城之容纳,在丝绸之路上开启千年佛缘,演绎无上风骨、诠写魏晋风流,几笔皴绿,再染层林。走在高僧修行的山路上,曾经的崎岖,已修整一新,宽阔的大道上,游人如织;高高的山顶上,19米的法显铜像、39米的佛祖、19米的观音,成品字形遥遥相应,将慈悲像丝路花雨一样洒向襄垣古城,护佑着这一方土地。(实习生 王宇松)


同类推荐

​世界各国国旗与国徽列表汇总!

​世界各国国旗与国徽列表汇总!

世界各国国旗与国徽列表汇总! 在世界上存在着200多个国家与地区,他们同样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国旗和国徽,一样的庄严神圣。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与地区 乌犸...

​拾金客12月14日周一直播

拾金客12月14日周一直播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拾金客直播室,直播室我希望打造成丰富多彩的直播室,真正成为一个更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使更多的朋友、行...

​网文老司机告诉你《雪中》不好看

网文老司机告诉你《雪中》不好看 读完全篇您一定会有所收获,更多文章,请关注~ 开始 《雪中悍刀行》这本书算是争议很大的,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一两...

​《喜上加喜》——怎一个喜字了得

​《喜上加喜》——怎一个喜字了得

《喜上加喜》——怎一个喜字了得 中华民族,是最注重喜事儿的,喜悦,喜气,喜事,祈喜,道喜,大喜,诞喜…在《新华词典》里,有关带喜字的词语达400多条...

​汉字探源:阚及阚姓

​汉字探源:阚及阚姓

汉字探源:阚及阚姓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阚,形声兼会意字,繁体字写作闞,读作kàn,hǎn。其甲骨文、金文字形均未发现。篆文半包围结构,左上右是門字,門...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