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院士万卫星不幸逝世,半年以来我国多位大师离我们远去
国宝级院士万卫星不幸逝世,半年以来我国多位大师离我们远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万卫星,因病于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万卫星,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1989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万卫星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万院士主要从事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高层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在电离层与大气层的耦合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和系列成果。因所在领域的研究内容很多涉及国计民生,他还十分重视科普工作,他曾表示,弘扬科学精神是比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事。
在此次万院士不幸逝世前,半年以来我国已有多位国宝级的专家院士离我们而去!
20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不幸逝世,享年 93岁。张老1928年8月15日生于福建惠安。1947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54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1987年至1992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张乾二曾说:“科学家必须热爱他的工作。如果一个科学家不为探求真理,只为求名求利,在科学方面就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真正的大科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为科研兴趣,或纯粹为国家需要。”
2020年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郁铭芳,在上海逝世。
郁老出生在 战火纷飞的年代,从下就立志报国。1948年毕业于上海私立东吴大学,20世纪50年代,参加筹建我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维,成为我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今年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卢世璧在北京去世。卢老曾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他在医学界开创了多个首次!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第一个研制成功国产CPM机;首先采用微波热疗治疗骨肿瘤;在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等,为我国我军的医疗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年3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在武汉逝世。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被誉为“大地之星”。
今年2月24日,我国著名的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先生在哈尔滨不幸逝世,享年92岁。
今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同惠先生不幸逝世,周先生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研究,开展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今年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庆林不幸逝世,享年89岁。
今年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先生在武汉不幸离世!
短短数十天,多位大师不幸离世,大师远去,荣光犹存。
综合:光明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楚天金报、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