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娥一生中有四个男人,为何最爱她的人不是黑娃,而是白孝文?
田小娥一生中有四个男人,为何最爱她的人不是黑娃,而是白孝文?
人们都说《白鹿原》里最惨的女人是田小娥。
田小娥,被公公鹿三从背后捅死,死后被蛆虫吃干净后才被发现。
但好在她活着的时候,是被人爱过、疼过的。
她跟黑娃一见倾心,两人心灵和肉体结合,过了几年逍遥自在的日子。
后被鹿子霖利用,成功勾搭上白孝文,哪怕一开始是阴谋,但后来也开始惺惺相惜。
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打压极为严重,女性稍有不从便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
就算是女性没有问题,丈夫去世后也不能改嫁,这种“一生从一夫”的女性便会被封为贞洁烈女,看上去捍卫的是整个家族的尊严,可是也毁了她们原本幸福的一生。
在封建社会中,她们被所谓的三纲五常所束缚,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最后换到的不过是县志上的一个虚名,可后世又会谁会记得她们呢?
而《白鹿原》正是通过对田小娥不幸经历的描述,来对几千年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批判,来让大家拥有更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小娥冲破了礼教的束缚,她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终究被人以荡妇祸水之名残忍杀害。
田小娥更是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这个封建吃人礼教的控诉。
是的,在一些人的眼中,她是一个不懂“三从四德”不安份的“汤妇”,可对她来说,她却是一个追求真爱,渴望自由的活生生的女人。
小娥被休回到家后,黑娃用一个男人的担当将小娥娶回家,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被父亲和族长认同,他也要和小娥安个家。
然而这个家是那么的不稳定,黑娃的心思从来就不在白鹿原,而他却把家,把小娥安顿在了白鹿原。
这也暗示了黑娃和小娥的夫妻关系难以长久,黑娃注定不是那个能守护小娥的男人。
田小娥经历了郭举人的虐待和休妻,只想过上安分守己的日子,而黑娃则不然,他像直起腰杆过日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观念的不同,而黑娃对田小娥的爱也不足以让他放弃自己的理想。
孝文作为白嘉轩的长子,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族长继承人,白孝文曾经的每一天都没有活成自己,直到他遇上了田小娥。
同样是反叛的田小娥,身上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和美丽,让白孝文如痴如醉,与田小娥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
不安分的小娥,激发了并不安分的白孝文,其实是让白孝文获得了新生。
白孝文从前不敢做的事情,现在都敢做了,一切都是因为小娥。这才是爱,是爱改变了一个人,让一个男人敢于去做自己。
鹿原上的所有人,都说田小娥勾引了白孝文,害了白孝文。其实是田小娥激发了白孝文,成就了一个真正的白孝文。只不过田小娥作为一个女人,注定成为了牺牲品。
作者陈忠实后来曾回忆,田小娥公公用梭镖将田小娥刺死的时候,他的手颤抖不已,在另一张纸写下:“生的痛苦,活得痛苦,死的痛苦”!
可见,对于田小娥的死,陈忠实是于心不忍的,但又不得不这么写。
虽然田小娥的一生是悲情的,她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那个社会不能容忍她这样的女人存在。
与其说是鹿三杀死了田小娥,倒不如说是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将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而田小娥悲惨的一生,只不过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人们的真实写照,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女人在男权社会下,被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被处处奴役和压迫的生存状态。
在我看完田小娥的结局之后,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也为之动容。
她的悲惨结局因为她不了解男人,不了解人性的险恶,不了解男人心里的想法,最终,变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一部白鹿原,半部近代史,某种意义上而言,就以历史地位来说,《白鹿原》可以比肩《红楼梦》。
白鹿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次大汇总,也是一次从封建向新民主社会的过度之作,它如图钉,将100年的变迁定格在人类文明的坐标上。
著名学者范曾称《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当时远在山东的莫言读到《白鹿原》,一下怔住了,他正酝酿一本贯穿家国变迁的家族小说,看完《白鹿原》,信心灭了一半。
20世纪70、80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白鹿原》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里面有“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的书生;有腰杆挺直的仁义地主;有最为忠厚又令人唏嘘的长工。
这部洋洋洒洒50万字的作品,写尽了中国亲缘关系里的暧昧和纠葛,写尽了复杂的人性和难以启齿的情与欲,更写尽了我们民族厚重的秘密和隐痛!
现在,无删减版的《白鹿原》也正式问世了。
只有这样完整的《白鹿原》才能让人体会到人性最初的爱与恨,高尚与卑微,自我毁灭与挣扎重生,它们完全属于作品的点睛之笔。
如果你也想领略渭河平原的雄浑激荡,想要走进那段震人心弦的激荡历史,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无删节的《白鹿原》,无论是民族秘史,还是复杂人性,它全都囊括在内!
一本引多少评论家惊叹的《白鹿原》仅需36块钱,一张电影票钱,带你看尽沧桑、追溯前缘,行走在这深深浅浅的浩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