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买臣:覆水难收|虽不得善终,但有赋和贵子传后,亦足以告慰。
朱买臣:覆水难收|虽不得善终,但有赋和贵子传后,亦足以告慰。
【朱买臣小传】
朱买臣字翁子,与严助同里。家贫好读书,常卖薪自给,且行且读。妻羞之,求去。买臣曰:汝苦日久,待我贵,当报汝。妻不听,改嫁青闸使。
汉武帝时邑人严助贵,荐买臣。召见,说《春秋》、《楚辞》,拜为中大夫,侍中。以东越数反,买臣言浮海发兵,可破灭。拜为会稽太守,治楼船战具击东越。有功,官主爵都尉。
方其乘传入吴(当时吴地奄有浙西)见故妻与夫治道。买臣呼后车载之归舍,置园中,妻渐忿自经死,葬于嘉兴北门杉青闸落帆亭前,遂名羞墓也。
买臣墓则在东门外甪里街东塔寺前,相传即係买臣故宅,日久湮废。明嘉靖间知县卢楩为立墓碑,至今犹存。
朱买臣字翁子,会稽人,与严助同乡。他家里很穷,靠砍柴卖柴维持生计,四十多岁了,还是一介穷书生。然而,朱买臣人穷志不短,他坚信自己五十岁就会富贵,读书不辍,手不释卷。
后来,他随着上计(上计是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写道:汉制,郡国岁尽遣上计掾史条上郡内众事,谓户计簿)吏当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从此,朱买臣否极泰来,结束了前半生穷困潦倒的苦读岁月,开启了荣辱浮沉的官场生涯。
衣锦还乡,羞妻至死
朱买臣在长安盘桓了一段时间,便得到了贵人相助,这位贵人正是他的同乡、汉武帝的宠臣严助。朱买臣因严助的举荐而得到武帝的召见,给武帝讲《春秋》和《楚辞》。
武帝听了非常高兴,就任命仙为中大夫(秩六百石的官),让他和严助一起随侍左右。半生苦读,一朝得帝王青睐,侍从左右,他的心情如何,史书没有记载。
笔者猜测大概类似于孟郊《登科后》: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朱买臣作为武帝的侍从之臣,受武帝的题跋,自然要为武帝分忧解难,出谋划策。武帝想北筑朔方郡,御史大夫公孙弘数次切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史记·公孙弘》卷一一二)。
武帝使朱买臣反驳公孙弘,朱买臣言诸朔方郡的利害十条,公孙弘不能应对,武帝因此筑朔方郡。
那时东越反复无常,朱买臣认为发兵浮海,一举便可打败东越。武帝任命他为会稽太守(秩二千石),“诏买臣至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军到与俱进”(《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主爵都尉,本秦之主爵中尉,掌列侯,至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而治于内史右地。”),位列九卿。
武帝任命朱买臣为会稽郡太守时,对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如何。”(《汉书·朱买臣传》卷六四上)。他一一报答故人的恩惠,也残忍地报复再嫁的妻子。
当他成为一郡之太守时,他的前妻依旧是一介民妇,他们的重逢颇具戏剧性。他高车驷马,前呼后拥,他的前妻则匍匐于路边,为其治道。他停车让人把前妻和前妻再嫁的丈夫一起载回太守住处。
一个月后,前妻上吊自杀。这一个月都发生了什么,史无明文,我们今天只能看到结果——他的前妻自杀而死。
其实,朱买臣的前妻并没有对不起他,跟他离异的原因不是他贫困,而是无法忍受他一边走路一边高声背诵的狷狂,这在今天属于价值观的差异。然而,朱买臣对于前妻的离去一直耿耿于怀,至死不休。
隋初画家展子虔(约550-604)有《朱买臣覆水图》,明代方孝孺有诗云:“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叮咛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朱买臣和前妻的故事还被演绎成戏曲,一次次被搬上舞台。如果他的前妻泉下有知,面对这千年骂名,又该如何安息?
结怨张汤,两败俱伤
虽然朱买臣读《春秋》、《楚辞》,但他并不是一位敦厚儒者,从他羞死前妻即可看出他的为人。太史公司马迁说“买臣楚士,深怨”(《史记·酷吏传》)卷一二二),可谓一语道出朱买臣的性情。他睚眦必报的性格决定了他与张汤互相倾轧被杀的命运。
朱买臣与张汤的仇怨始结于严助之被诛。淮南王反,张汤审理淮南王的案子,认为严助交通淮南王,请武帝诛杀严助,严助遂被杀。朱买臣与严助是同乡,又受严助的举荐方得富贵,因此,朱买臣怨恨张汤诬陷诛杀严助。
他们二人矛盾激化于张汤待朱买臣无礼,那时朱买臣守长史,张汤屡次行丞相的职务,常凌折之,这让朱买臣起了杀心。朱买臣于是勾结右内史王朝,长史边通合谋诬陷张汤勾结商人,囤积居奇,共同分赃。
张汤上书谢罪:“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然后自杀。
张汤死时,家产没有超过五百金,都是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没有其他的产业。他的母亲没有厚葬他,用牛车载着没有椁的棺材。
武帝听说后,认为是朱买臣、王朝和边通三人诬陷张汤,因此也杀了朱买臣等三人。朱买臣之死,无异于玩火自焚。
钱谦益过嘉兴东塔雷音阁后朱买臣墓时,曾作诗一首,评论朱买臣的一生:“翁子穷经不自贫,会稽连守拜为真。是非难免三长史,富贵徒夸一妇人。小吏张汤看倨傲故交庄助叹沉沦。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清诗别裁集》卷一)
朱买臣有子山拊,官至郡守,右扶风。(右扶风是官名,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将主爵都尉更名为右扶风,取扶住风化之意。)夫子皆官至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朱买臣有赋三篇(《汉书·艺文》卷三○)
他虽不得善终,但有赋和贵子传后,亦足以告慰。
--END
文/高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