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手锏还是杀手锏?

撒手锏还是杀手锏?

一般乍听到这个词时,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感觉估计是杀手锏多一些,小编的第一反应也是杀手锏,就像杀手的绝招一样,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就能置人于死地,所以故名杀手锏,意为杀手的绝招。其实,这是不准确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真正推荐使用的词应是撒手锏,而非杀手锏。下面细细道之。

一般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需要追根溯源。锏,实为古代兵器,由金属制成,呈长条形,四棱,无刃,有柄。在古代戏文小说中,使用这一兵器的人不多,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隋唐好汉秦琼(秦叔宝),使双锏,其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在《隋唐演义》一书中秦琼有一表弟,号称俏罗成,擅长使枪,有一绝招“回马枪”。与之相对应,秦琼也有一绝招,即“撒手锏”,就是在厮杀时伪装不敌逃跑,然后出其不意地将手中的锏作为暗器掷向敌人,类似于三国魏国猛将王双的流星锤。后来引申为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或击中要害的手段

但是,这么大的武器目标太过于明显,作为撒手锏使用起来是有风险的,遇到高手,万一投了个空,岂不是赔了武器也折面子!枉为敌方耻笑。所以,纵观《隋唐演义》一书,未见秦琼使过这一绝招。当然,也与秦琼遇到的对手太弱有关,用不上这一招,就像斗地主,谁一上来就来个王炸哩!在书中,秦琼遇到的最强对手莫过于使双鞭的黑炭头尉迟恭(尉迟敬德),双方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最终成了两门神。可能因为秦琼的名头太过于响亮,所以“撒手锏”流传下来,要不然或许尉迟恭同样可以贡献个词“撒手鞭”。

(图片源自百度百科)

在该词语的随后使用过程中,慢慢地出现了误用的相近的“杀手锏”,而且误用的人越来越多,原因在于“撒手锏”这一典故知道的人并不多,没有普及,而杀手讲究一招毙命,非常贴近“撒手锏”的比喻意义,且更加直观,一目了然。虽然杀手从来不用锏这一体型相对较大的武器,太招摇,太明显,但并不妨碍人们的误用。犯错的人多了,纠正的成本太高、阻力太大,也就不是错了。于是乎,《现代汉语词典》里在“撒手锏”一词的释义最后,加上了“也说杀手锏”,表明两者皆正确,但是优先使用“撒手锏”。毕竟中国人善于调和以达中庸之道,俗称“和稀泥”,这也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您说是不?

同类推荐

​80%勤奋努力的人养活了20%不劳而获的人

​80%勤奋努力的人养活了20%不劳而获的人

80%勤奋努力的人养活了20%不劳而获的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 【稻盛和夫】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曾经说过一句引人深思的话:“80%勤奋努力的人养活了20%不劳而...

​民间仙草 通奶草

​民间仙草 通奶草

民间仙草 通奶草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种特别的草本植物——通奶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通奶草的生长习性、民间传说、种植方法及其在中医...

​十二木卡姆故乡和巴达木之乡莎车县

​十二木卡姆故乡和巴达木之乡莎车县

十二木卡姆故乡和巴达木之乡莎车县 讯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缘,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

​蒙古帝国、元朝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蒙古帝国、元朝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蒙古帝国、元朝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谈到蒙古帝国,我们会想到成吉思汗、忽必烈,想到骁勇善战的骑兵,想到蒙古帝国的辽阔疆域。但是,我们并没有搞清楚 蒙古...

​聊斋 - 婴宁

​聊斋 - 婴宁

聊斋 - 婴宁 《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讲述了一个关于狐仙和鬼魂所生孤女婴宁的故事。婴宁为了将母亲的骨骸与所爱之人并骨,用计进入王家。王子服是一位一...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