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访谈录|邱静:献身科研、热心公益的水资源保护专家
科学家访谈录|邱静:献身科研、热心公益的水资源保护专家
她是一名水资源保护专家。多年来,她把建设“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南粤幸福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程水力学、温排水泡沫污染机理及防治研究、水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工作之余,她还热心公益,和家人一起为广西贫困山区的孩子捐建图书馆,举办夏令营。《科学家访谈录》今天为您讲述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规划中心主任、水资源所所长邱静的故事。
身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规划中心主任、水资源所所长的邱静,既是水资源保护领域的专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在今年召开的省两会中,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言献策,为广东省的水污染攻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过去的两年,她经常参加省人大的一些地方法规立法过程以及一些政府重要报告的讨论,还多次参与省人大组织的各种调研和暗访。
“比如我们去普宁,有村民说因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他们的水都不能喝了。我们就根据村民的反映直接去到垃圾填埋场里面,一进去看到填埋场的上面有一层薄薄的浮土,没有按照规定做渗滤液的截留沟,相应的措施都没有,只在上面插了几个通气孔。那天天气很热,我们顶着大太阳,看完以后就去到镇政府,他们的镇委书记都吓坏了,说他是刚来的,不知道这个事情,还说这个填埋场已经废弃好久了,就是说根本没有人管理。你会感觉到其实还有很多管理的漏洞和死角,可能会对我们的水资源安全造成影响,所以我们的责任很大。”
在对农村地区的调研中邱静发现,一些小河流的水黑如墨汁、臭味难忍,污染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尽管政府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因为缺乏管理经费和专业管理人员,往往使得这些设施沦为了“晒太阳”工程。去年,她向省人大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关注农村水污染防治及日常专业化管理的建议》,提出要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加强治污工程的运维管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在别人眼中,邱静是一位“较真”的省人大代表,同样在去年,她参与了《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审议过程,从草案到二审稿到最终的表决稿,她不断提出修改意见,直到表决前的最后一刻,她还在为一个专业化的表述而“纠结”,认为应该做出细微的调整。这种“较真”也许来自于一个科研工作者长期接受的严谨训练以及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邱静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从此与水利事业结下缘分。在广东省水科院工作的30多年时间里,她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在工程水力学、温排水泡沫污染机理及防治研究、水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诸多创新性成果,共获得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及21项专利,其中国家发明专利7项。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有的供水工程都离不开水泵,特别是大型供水工程或需要大量冷却水的火核电站,往往都需要建设大型泵站,但由于抽水流量大,工程建设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常常会使前池及进水流道产生不良流态,会引起水泵产生振动、汽蚀等恶劣事故,大大缩短水泵机组的运行寿命。例如关系到香港供水安全的东深供水工程,在本世纪初进行改造建设的时候,阶梯泵站中的旗岭泵站在试运行时就出现过激烈振动。
“如果一直震下去的话,泵站的寿命会受影响,也可能会随时跳闸停机。当时震动确实很厉害,我自己跑到泵房机组层里面,听到的震动的声音是很吓人的,“咚咚咚”,就像拆楼一样。所以那时候运行人员都很害怕,都不知道会不会突然间发生共振,如果共振就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事故,所以这是个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就在国内外专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高级工程师的邱静带领着水科院一支科研团队,通过大量的研究和现场实验,提出了大型泵站成套整流技术,解决了泵站的振动问题,保障了对港供水的安全。邱静说,当时团队里的人职务都比她高,要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她深感责任重大。
“这个泵站的安全很重要,整个实验方案你得逐页签字,如果出任何问题,你是要担责的。所以我每天早上7:00就到泵站,干到晚上10:00才回去,然后一回去就要做方案,分析当天的实验结果,第二天第一时间把方案提交上去,然后调度人员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调度泵站的机组抽水。当时确实我的压力是很大的。”
这次实验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邱静的自信心,她体会到没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火核电站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是邱静多年以来持续研究的方向。温排水泡沫污染一直是很多滨海电厂的一块心病,也是难以解决的环保顽疾。采用消泡剂不仅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运行费,还会对海洋造成污染。邱静和科研团队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物理抑泡技术,通过构筑物的巧妙设计,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顽疾。
“在台山电厂,一开始让我们做的是六号和七号机组,我们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做这个研究,后来用我们的方式做下去,他们感觉真的特别好。因为他旁边1~5号机组是以前做的,一直都要放消泡剂,而六、七号机组任何时候都没有任何泡沫,一开始他们都不相信,觉得这个东西别人怎么都搞不定,你们怎么可能搞得定?但是我们就去试,最后就把这个很好的解决了。”
广东是核电大省和水资源大省。作为省水科院的科研带头人,邱静开展了大量关于核电水资源及水安全保障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还和项目组一起研究创立了广东省水权交易制度,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水权交易的顶层设计和框架体系。
邱静带领的科研团队非常年轻,大部分都是近年通过招聘引进的硕士、博士。他们大多理论知识扎实,但同时缺乏工程经验。近年来,邱静把精力主要放在做好传帮带上,对一些较为复杂或新的研究项目,从项目技术路线的制定,到成果的把关,她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年轻人在她的带领下迅速成长。
在省水科院水资源所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每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邱静会组织大家总结分享过去一年在工作中体会最深的案例,从而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共同成长,这项举措曾被省水利厅时任厅长誉为分享“智慧红包”。
工作中,邱静对同事严格要求,用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生活上,邱静就像家长一样关心着每一个年轻人。她经常对新来的同事说,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相处时间最长的往往不是家人而是同事,同事之间就是一个大家庭。2011年的一个周末,一名工程师的孩子不慎走丢,邱静带领水资源所的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家分头奔走寻找,直到晚上9点多钟,在警方的协作下,终于使孩子失而复得。还有一次,所里一位同事的妻子生产过程中出血过多需要紧急输血,得知消息后,邱静立即组织所里的同事献血支持,使母女平安度过难关。
“当时这名同事给我打电话说要输血,我就在群里面跟大家说有这么个事,需要2000CC的血,当时我还是考虑比较多的,我怕如果叫他们在群里报名,大家有可能会碍于面子报名,我就说你们到我办公室来报名,结果我们这个团队同事真的很棒,也可能就是长期培养的原因,没到两分钟马上就有第一个同事跑来报名,后来不断有人来,很快就输到了足够的血。”
辛勤的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全所员工的努力下,2014年水资源所获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2015年又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身为一名水利人,邱静深爱着自己的工作,却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母亲曾说她是一个“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人”,而她却始终惦记着广西贫困山区的一群孩子们。2010年,邱静与家人一起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马江中学捐建了一座图书馆,并筹办教育慈善基金会。每年暑假,邱静都会带着香港、广州、梧州等地的义工在马江中学举办夏令营,陪伴山里的孩子们度过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假期。邱静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知识讲座,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最开始我给他们讲课,我就想老是跟他们讲节水,到底有没有用呢?我哥哥就给我讲一个故事,他说香港有一个天文学家,在中学的时候很偶然地听了一个老师讲的课,他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天文学。他说你是在给他们播种子,没准你讲那么多,说不定就有一个同学爱上了水利事业。所以我也觉得很受鼓舞,我就会每年去给他们讲水资源的宝贵,节水的意义等等。实际上我觉得这件事对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你在做的过程中其实是很愉悦的。其实人的幸福并不完全来自于物质,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精神。”
采写:陈红艳、罗苏
责编:张橹
审核:林伟青、李红忠
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