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论社鼠讲了什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晏子论社鼠讲了什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晏子论社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国君身边的小人就像社鼠一样有害,他们在朝廷上蒙蔽君主,使君主看不清善恶,并向朝廷外的人炫耀自己的权力。
晏婴,字钟,史称“晏平仲”。春秋时期,他是齐国的一名大夫,也是春秋战国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据史料记载,晏婴个子不高,相貌丑陋。
晏子论社鼠的故事来自《晏子春秋》。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国君周围的人都是奸臣,像社鼠一样,危害很大。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忠臣的话,在朝廷外,向人民炫耀他的权力。
有一天,齐景公问晏子:你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害怕的是庙里的老鼠。景公大惑不解:这是什么意思?晏子回答说:说到社,就是把木头根部连在一起,然后浇上泥土,老鼠就会来这里居住。如果你用烟来赶走这些老鼠,你会害怕其中木材会被烧掉,如果你用水来浇灌,会害怕破坏土壤。所以这些老鼠杀不死,一直存活,就导致了社庙的问题。国家也不例外,君主身边的奸臣就像社鼠,迫害忠臣,劝君屏蔽忠言。在外面,他们压迫人民,玩弄自己的权势。像这样的社鼠,如果不根除,会导致国家灾难。如果杀除,往往会受到君主庇护,成为心腹,这就是社鼠!因此,如果想根除,需要国君亲信忠臣,远离奸臣,否则会危害国家。
晏子叮嘱景公要善用好官,这让景公深深感到身边人的重要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自己或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后果。同理,我们要立身而行,亲近师友,远离小人,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帮助我们提升自己。
《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婴的所作所为,包括他的思想、言行和生平事迹等等,这本书是中国最早的言行录。据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晏婴的后代为纪念他而写的。但是也有人们说这本书是后人收集了晏婴各方面的言行后编纂的一本书。对于治国之道,晏婴执政的内容“仁政爱民”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