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二

《论语》:学而篇.第二

《论语》:学而篇.第二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

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

【注】

《集释》陈善《扪虱新语》:古人多假借用字。

《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曰“观过,斯知仁矣”。又曰“井有仁焉”。此“仁”字皆当作“人”。

王恕《石渠意见》:“为仁之仁,当作人,盖承上文‘其为人也孝弟’而言,孝弟乃是为人之本。”

[记】

“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归“仁”,是孔子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孔子通由仁而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如说得夸张一点,也就是在制造中国人的心灵。所以,孔学或儒学半是宗教,半是哲学。因为它虽然没有人格神的上帝,但在塑造、形成、影响中国人的心灵上,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并不相上下。

而儒学之所以不是某种抽象的哲学理论、学说、思想,其要点之一正在于它把思想直接诉诸情感,把某些基本理由、理论,建立在情感心理的根基上,总要求理知与情感交融,至今中国人仍然爱说“合乎情理”、“合情合理”,便是它的表现。本章即如此。

今日来读,大家应该甩开那些什么“犯上作乱”等等过时的具体主张或要求,甩开那以为这样就能够使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幻想,而注意它的特征在于:把“人”或“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即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之上。

好些动物也乳幼抚小,但幼小长大,便离“家”独立,不再复归,因此也很难说什么儿女对父母的感情。

孔学儒家教义的特征之一,从所谓“三年之丧”,到孟子说“人禽之别”,首先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家庭”中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情的自觉培育,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把“家庭价值”置放在人性情感的层次,来作为教育的根本内容。

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生存和延续。从孔老夫子到现代,一直是一大难题。

中国儒学重人轻法,现在倒转过来以法治为主后,是否仍可吸收中国传统强调建构人性以稳定社会的想法,重情感、修养、家庭价值、主体间性以作出某种转化性的创造呢?

似有许多具体课题,仍值得我们深思。

同类推荐

​《英雄联盟》英雄七级成就你达到了吗?

《英雄联盟》英雄七级成就你达到了吗? 我们知道,《英雄联盟》这款游戏除了有能代表一名玩家综合实力的段位,即我们常说的英勇黄铜、不屈白银、荣耀黄金...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