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文化名人───郑玄
潍坊历史文化名人───郑玄
郑玄(公元127年-200年),字康成,思想家、经学家、大司农,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郑益(字益恩)之父,郑小同(字子真)祖父。

郑玄像
少时习《易经》、《公羊传》,有“神童”之称,十八岁任乡啬夫。晋为乡佐。北海国相杜密十分器重他,永寿三年(157年),荐入太学,师从京兆第五元先、陈球。延熹三年(160年),与卢植同拜马融为师,学习古文经学,又尝游学于幽、并、兖、豫诸州。因党锢事件而被禁,专心著述。后又博通今文经学,遍注群经,乃为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世称“郑学”。善饮酒,可饮一斛。官渡之战时,被袁绍逼迫下随军而行,到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境)病危,至六月病逝。代表作品有《天文七政论》、《中侯》。

18岁的郑玄计算浑天仪
中国两汉时期,经学最为昌盛。西汉时今文经学盛行,当时立于学官的五经十四博士,全是今文经学。西汉末年古文经学逐渐兴起,东汉则是古文经学兴起、抗争,直至超过今文经学的时期。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会为一,而形成郑学。郑学盛行,是经学史上承先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郑玄的《礼记注疏》
建安五年(200年),郑玄已经七十四岁了,饱经沧桑,身体常觉不适。这年春天,他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后汉书》本传)。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即龙年,而来年是辛巳年,也就是蛇年,旧说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所以他醒来后很不高兴,认为自己当不久于人世了。这一年,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谭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病重和临危之时,他还在注释《周易》。郑玄死时正处于大战乱之际,所以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也有一千多人缞绖(披麻戴孝)送葬。最初葬于剧东(今山东青州境内),后又归葬于高密县西北五十里刘宗山下的厉阜。而今此地仍存有唐代墓碑和郑玄祠庙。距此不远,则是孔融当年给他立的“郑公乡”。

郑玄墓位于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双羊社区后店村西,又称郑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