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历史人物(86)——蔡元培
影响中国的历史人物(86)——蔡元培
(86)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清光绪进士,获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的文学、法学荣誉博士学位。
蔡元培
一、早年经历
蔡元培出身于商人之家,从小便博览群书。24岁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26岁被授为翰林院编修。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蔡元培对北京政府十分失望,便抛弃在京的职位,投身教育。
1898年返回老家绍兴,兴办教育。
青年蔡元培
二、上海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蔡元培参与发起光复会,光复会专门从事暗杀清朝专权高官的工作,为此他曾亲自试制炸药、组织过暗杀活动。
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光复会并入中国同盟会,不久蔡元培被任命为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
青年蔡元培
三、留学德国
1907年,蔡元培前往德国深造,长达四年多。
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元培回国。1912年孙中山任职临时大总统并组阁,任蔡元培为教育部总长。
不久,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二次革命失败后,蔡元培辞去教育部总长,再次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研究。
初到德国留学时的蔡元培
四、任职北大校长
1916年,蔡元培被黎元洪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任职后,首先成立聘任委员会,还请来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思想。除了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李大钊、刘半农、鲁迅等人也都陆续入职北大,北京大学众家齐聚,学风也大有改变。
蔡元培与陈独秀
其次蔡元培改革北大学制。
再次,蔡元培还于1920年在北京大学第一次对外招收女生,开创了中国男女同校的先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学生率先举行游行示威,蔡元培极力营救被捕学生。
5月8日,蔡元培主动提交辞职书,离开了北大。7月,蔡元培重返北大任职。
1923年蔡元培因故辞职,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结束。
1920年,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由左至右)在北大
五、后期活动
1923年之后,蔡元培先后在比利时、法国、德国活动。
1927年,蔡元培在国民党内担任多种重要职务,以元老身份调解各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维护政治格局的统一。
1928年,蔡元培在杭州创办了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
1932年,蔡元培与宋庆龄、杨杏佛、林语堂等人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5年,68岁高龄的蔡元培发表启事,辞去兼职,并逐渐淡出世事。
1938年,蔡元培移居香港。
1940年蔡元培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2岁。
蔡元培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