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南京大学莫砺锋讲座)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南京大学莫砺锋讲座)
莫砺锋教授是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他从事光学传感和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在分子光子学、超分辨显微成像、光声显微成像、光学超材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他还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为我国光学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莫砺锋的学术成果
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学术性著作:
1、《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
2、《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神女之探寻》(编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4、《中国文学史·宋代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诗歌与道德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7、《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华书局2005年)
8、《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9、《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
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非学术性著作:
1、《浮生琐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2、《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学术论文(1996年以后):
1、评史蒂芬·欧文的初唐诗、盛唐诗,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2、朱熹韩文考异研究,国学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3、论韩愈诗的平易风格,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4、文学史学献疑,《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5、重论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冬,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2期
6、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莫砺锋、陶文鹏、程杰),《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7、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98年第6期
8、江郎才尽新解,文学评论丛刊第2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
9、评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学术思想评论第3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怅望千秋一洒泪,《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5期
11、杜诗伪苏注研究,《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
12、南朝山水文初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13、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14、一部引人注目的博士论文,《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1
15、论朱熹对历代散文的批评,《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6、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1期
17、论朱熹的文学理论,《中国国学研究》第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18、论朱熹的文学史观,《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
19、论朱熹对诗序的态度,《文献》2000年第1期
20、论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1、论朱熹对作家人品的态度,《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
23、论朱熹的散文创作,《阴山学刊》2000年第1期
24、批评与考证相结合的学术创获,《学术界》2000年第3期
25、论朱熹的清远诗风,《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5辑,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
26、长使英雄泪满襟--论杜甫对诸葛亮的赞颂,《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27、新时期中国大陆宋诗研究述评,莫砺锋、程杰,《阴山学刊》2000年第2期
28、程千帆评传,《学术界》2000年第4期
29、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
30、莫信诗人竟平淡,《读书》2000年第9期
31、朱熹的文学活动,《人民政协报》2000年9月15日第4版
32、怎样读杜甫诗,《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5期
33、论朱熹文学家身份的历史性消解,《江汉论坛》2000年第10期
34、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6辑,中华书局2000年
35、论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
36、诗以奇趣为宗--论苏诗的艺术个性,人文论丛2000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37、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诗的主题特征,中国文化17、18期(2001)
38、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文学评论2001年2期 / 新华文摘2001年第6期
39、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问题的管见,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40、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41、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求索2001年第4期
42、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
43、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4、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
45、朱鹤龄杜诗辑注平议,文史2002年第4期
46、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47、陆游诗中的学者自画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8、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江海学刊2003年第5期
49、陆游诗中的巴蜀情结,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
50、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51、台湾的中文系述评,东方文化2003年第4期
52、读剑南诗稿校注献疑,中华文史论丛第7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53、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
54、大家阴影下的焦虑--唐代诗人薛能论,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55、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
56、宋诗三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7、论宋人校勘杜诗的成就及影响 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
58、陆游诗中的自画像 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
59、贯通历代弥纶群言,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60、论宋代杜诗注释的特点与成就,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辑
61、台湾大学的学科评鉴,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5期
62、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失,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4期
63、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
讲坛类节目主持人有哪些?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高日晖:文学博士 大连大学副教授胡金兆: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北京市文联退休编审喻大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王树增:国家一级作家 大校军衔赵晓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段怀清:浙江大学副教授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周汝昌:著名红学家 古典文学研究家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康 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乔 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少将,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望朝:现为 *** 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 *** 接待办公室副主任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梁小民: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 *** 教授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 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叶广芩: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刘心武:当代作家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马 骏:法学博士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张少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曾仕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姜安: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张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员孙 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梅铮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员王启涛: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袁腾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