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有哪些?我国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有哪些?我国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两大类,共计55处。其中包括中国境内的故宫、长城、秦始皇陵、黄山、张家界、九寨沟、泰山等著名景点和历史建筑,展示了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丰富多彩。这些世界遗产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珍视和保护,也为世界遗产的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有哪些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3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位居第二位(53项)意大利第一位(54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位居第一超过美国和加拿大。
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7项),苏州是中国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城市(2004年,第28届)。
扩展资料:
中国世界遗产名单:
1、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 *** ,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1月22日,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2、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东南25公里鸣沙山。洞窟分布从南到北全长1600余米,上下5层。
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代都有修建,到唐代武则天时,已有一千多个洞窟。历经千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保留单个洞窟492个。
洞窟里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件,还有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莫高窟的洞窟按功能划分,主要有两类:一是禅窟,主室平面呈方形或竖条形。二是礼拜窟,由于礼拜窟数目众多,又可按形状分为两式,一是塔柱窟,洞窟平面呈方形。
二是殿堂窟,洞窟平面呈现方形,这类洞窟数目最多,绵延10个朝代。此外,还有大佛窟,涅槃窟等特殊形式。
石窟里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品是壁画,壁画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佛教题材,但也有不少壁画描绘中国古代的各种社会生活。15世纪以后,敦煌石窟衰落以致湮没。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
199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3、九寨沟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4297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
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有18种国家保护动物,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泉、瀑、河、滩108个海子,构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
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称为“六绝”。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受地震影响,九寨沟景区于2017年8月9日起停止接待游客。
2018年3月8日起,九寨沟景区部份景观将恢复开放。开放区域为九寨沟景区沟口至长海段沿途景观,实行专车专导,团队游览方式。
参考资料
1、中国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第四十项世界遗产,符合(vii)-(x)遴选标准,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六处系列提名地组成。
1993年-2006年,彭华提出丹霞山申报世界遗产并进行大量前期工作;2006年,建设部确定进行中国丹霞地貌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
2007年,申报文本材料编制完成;2009年,确定流出系列提名地并正式将申报材料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8月1日,以“中国丹霞”为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是中国和世界上丹霞景观的例证。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不但表明中国丹霞六个提名地的遗产价值的独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为中国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
在学术界,地质学家把形成此类地貌的偏红色河湖相沉积岩统称为“ 红层”,红层上发育的地貌被称为“红层地貌”。在中国,这种带有“玫瑰色的云彩”的地貌则被很特别的命名为“丹霞地貌”。在全球都有“红层地貌”,而以中国分部最广,并且中国的红层地貌有自己的特色。
对于此次申遗,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指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方式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意味着“丹霞”这一由中国学者发现、命名的地貌和概念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途径。
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不但表明中国丹霞六个提名地的遗产价值的独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为中国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
2、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总面积为229.5km2,为保护公园环境与地质遗迹景观,在公园的外围还设置了168.5km2的缓冲区。
公园是一座以中生代花岗岩和元古代-古生代地层为主组成的具有丰富地质遗迹与独特地质地貌现象的自然地理区域。位处扬子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与太平洋板块活动地带 。
公园记录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特别是完整记录与系统显示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
2005年9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举行的第11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三清山是世界展示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历史过程的一个天然博物馆
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类型多样、发育系统、保存完整,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峡谷、崖壁以及丰富的造形石等微地貌标型齐全、特征典型,且保存完整,这种特有微地貌集群称“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组合。
这些,记录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特别是完整记录与系统出露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相关的内外地质作用主要过程,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
在三清山中心区2800公顷范围内,花岗岩微地貌成因类型保存系统、出露完整,形态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密集,有花岗岩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 384处,具有东险西奇、北秀南绝、中峰巍峨的特点,犹如一个大盆景,座落于三清山中高山之上,集结了花岗岩微地貌的精华,为世界罕见,是研究花岗岩地貌的最佳地区。
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2006年7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保护国际(CI)选定的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可以说是一个“活的博物馆”,这里有高等植物1万多种,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独有的珍稀物种。
此外,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学者很早就开始对邛崃山系的生物进行研究,并到实地搜集有关信息,这里一直是全世界都很知名的生物多样性地区。
大熊猫专家认为,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将有助于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现象,扩大熊猫的基因库,也将为今后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专家同时提醒,申遗成功,开发旅游要慎重。“大熊猫生态走廊”工程建设最早于1987年提出,主要指通过在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种植箭竹林,将不同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以扩大大熊猫活动范围,增加大熊猫的种 *** 流。
4、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山区的三江国家公园内,包括八大片区,面积170万公顷,是亚洲三条著名河流的上游地段,金沙江(长江上游)、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和怒江(萨尔温江上游)三条大江在此区域内并行奔腾,由北向南,途径3000多米深的峡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
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江并流保护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公里内相同排列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界上“三江并流”这一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
从大地演化的蛇绿岩、枕状熔岩、占生化至第四世纪的地质岩层纪录到陆内造山带变质变形的冰川雪峰,溶洞河流、喀斯特地貌等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提名的条款标准之一。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云南省西北山区的三江国家公园内,包括八大片区,面积170万公顷,是亚洲三条著名河流的上游地段,长江(金沙江)、湄公河和萨尔温江三条大江在此区域内并行奔腾,由北向南,途径3000多米深的峡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5、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之间。
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369平方公里,奇山异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由于武陵源地处石英砂岩与石灰岩结合部。景区北部大片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经亿万年河流变迁降位侵蚀溶解,形成了无数的溶洞、落水洞、天窗、群泉。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67%。
生长有野生动物400多种、木本植物850多种,有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黄腹角雉3种,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猕猴、穿山甲等2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等5种,二级保护植物白豆杉、杜仲、厚朴等16种 。
武陵源被称为自然的迷宫、地质的博物馆、森林的王国、植物的百花园、野生动物的乐园。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2004年被列为国家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被授予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武陵源地区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武陵源地区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武陵源地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和介绍
1、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 *** ,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3、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三:我国 世界遗产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的历史不仅让我们有着强大的底蕴和绵延的文化,古人们更是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承载历史印记的无数稀世珍宝。
但令人惋惜的是在近代史上,非常多的文物流失海外。但是存留在国内稀世珍宝还是很多的。其中就有一些被视为国宝级别文物,并禁止出国展示。我们中国目前十大传世国宝,看看你知道几个?
10、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主要用于祭祀。
1938年出土于湖南,四羊方尊也是现在中国现在存在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时期四羊方尊是采用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也充分展示了当时商朝时期的高超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2000年5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选为馆藏青铜器十大顶级国宝之一。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13年8月商四羊青铜方尊被确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中。
9、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元朝忽必烈下令制造的,用于彰显国家强盛。
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目前现存的最大的一件宫廷玉器。现存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内的白玉石亭。
2012年在国家人文历史中专家将渎山大玉海认定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也作为玉器中的镇国玉器之首。
8、定窑孩儿枕
定窑孩儿枕是宋代时期文物,是一款以孩童为外形的瓷枕。
定窑孩儿枕目前存放在故宫博物院。但是定窑孩儿枕目前虽然出土有多款。但是存放在故宫博物院的定窑孩儿枕被认为是中国整个陶瓷史上最经典的作品。
2013年定窑孩儿枕在《国家人文历史》被隆重推出,也被评定为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7、宋真珠舍利宝幢
宋真珠舍利宝幢是宋代时期的文物,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佛教艺术品。
宋真珠舍利宝幢1978年在苏州瑞光宝塔发现,目前存放在苏州博物馆内。宋真珠舍利宝幢造型非常优美、工艺之精巧实为举世罕见的宗教艺术品。
2013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人文历史》栏目中,宋真珠舍利宝幢被评定为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6、平复帖
平复帖是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在我国书法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又被很多人称为”天下第一帖“。
平复帖是1956年张伯驹夫妇捐献给国家的,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平复帖就被列出其中。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人文历史》栏目中,平复帖被评定为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平复帖在书法界尊享“法帖之祖”“万帖帖祖”的美誉。
5、石鼓文
石鼓文是秦朝时刻刻石文字,因为外形非常像石鼓所以称为石鼓文。
石鼓文上面字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2013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人文历史》栏目中,石鼓文被评定为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4、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是韩滉传世孤本,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存世最为古老的纸本中国画。
1900年五牛图被八国联军抢走,后来被香港汇丰银行老板吴蘅孙购买。由于吴蘅孙经营不善,企业濒临破产,想把五牛图转手。1950年初周总理收到香港爱国人士电报,说五牛图在香港出现,但由于价格太高自己无能无力,恳请国家出手购买,让国宝回归祖国。周总理连夜向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去一封紧急电报,上面只有8个字——“不惜代价,抢救国宝”。
1955年五年图最终回到祖国,目前永久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五牛图就被列入其中。后来五牛图被列为“镇国之宝”。
3、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是商周时期的金器。其含金量竟高达94.2%。
太阳神鸟金饰2001在四川出土。现在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13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太阳神鸟金饰就在其中。同时也在《国家人文历史》栏目中被专家评定的“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2005年国家文物局经过10天的公示后,正式公布采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又称武王征商簋。利簋用来记录功勋并用于祭奠祖先的。西周利簋是目前知道的西周的青铜器。
西周利簋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现在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200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就明确列出西周利簋。
2003年西周利簋被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12年在《国家人文历史》栏目中被专家评定的“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同时也被认定为“镇国青铜器”。
1、商后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制造的。又称司母戊鼎。是商朝皇帝祖甲为了祭奠其母而铸造。商后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商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现在收藏在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200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商后母戊鼎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其中。
商后母戊鼎属于我们国家顶级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享有“青铜之王”、“镇国之宝””国之重器“等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