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刘放吾:遭冒名顶替21年,骗子吃香喝辣,他靠捡煤球为生
抗日名将刘放吾:遭冒名顶替21年,骗子吃香喝辣,他靠捡煤球为生
1992年4月,英国撒切尔夫人访问美国。
在重建两国各领域合作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特意拜托美国方面,帮她寻找一个中国人。
此人名为刘放吾,是一名抗日名将;根据她掌握的信息,对方已在美国隐居长达38年。
经过多方寻找,撒切尔夫人终于见到了已经年过九旬的刘放吾。
彼时的刘放吾因为年老多病坐在轮椅上,已经无法站起来握手;但撒切尔夫人毫不介意,只见她蹲下身子,与老人握手致谢:
“谢谢您曾在凶险的战场挽救了7000多名英军,您是当之无愧的将军!”
此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得到刘放吾的消息后,也亲自致函这位中国老兵,表达谢意。
只因曾为将军的刘放吾,亦在那场以命相搏的仁安羌战役中,同时解救了被困的500多名美军记者以及传教士。
世间杰出将领众多,可让两国政要亲自致谢者,却少之又少!
但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力挽狂澜的这位杰出将领,却曾被冒名顶替21年。
在冒充者吃香喝辣、招摇撞骗的漫长岁月中,曾经出生入死、历经枪林弹雨的刘放吾,却一度沦落到捡煤球为生,直至半个世纪过去,才得以真相大白。
【抗日名将刘放吾】
1899年,刘放吾出生于湖南桂阳。
家国动荡、列强环伺,在这种特殊环境下长大的刘放吾,很难不生触动。
所以在1926年,为了寻求救国之路,护卫疮痍国土,27岁的刘放吾毕业后,又毅然报考了黄埔军校,就此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
因为表现优异,从军校顺利毕业的刘放吾,先后担任过陆军教导队特务连的排长、连长、国府警卫军特务营的连长、税警总团的连长、营长,以及新38师第113团的团长等重要职务。
因为纪律严明,凡是刘放吾带领的队伍,每次交战都是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特别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刘放吾带兵打仗的能力得以真正体现出来。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为了切断日寇退路,刘放吾率部奋勇阻击,将日军打到四散溃逃;因为战争太过激烈,刘放吾不幸负伤,但这种不畏生死、坚持到底的精神,也被孙立人看中,将他调任到税警总团升任第三团团长。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孙立人是蒋介石的亲信将领,而税警总团更是宋子文的直系武装。
毫无后台、普通人家出身的刘放吾,能够在短短时间中成为第三团团长,这其中的优异表现不难想象。
1942年,对刘放吾来说,自己即将面对打仗生涯中最为残酷的一场考验。
彼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正面战场与中国僵持不下,便决定从东南亚地区实施反包围,把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最后一条物资生命线彻底切断。
这份决定,也造成了缅甸战争的开始。
当时的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军却被日本打得节节败退,几乎再无还手之力。
在英军付出惨痛伤亡的同时,远在中国的刘放吾也接到命令:
原有的税警总团第2、3、4团,被临时改为第112、113、114三个步兵团,共同合编为国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由刘放吾担任该师第113团上校团长,立刻随队开赴缅甸参加远征作战。
在中国远征军到达之时,日军已将英军与前哨部队的弹药、医药及粮食等隔断,并进行两道封锁,令英军无法接近水源。
对于这场残酷的战役,当时的英军司令斯列姆将军在回忆录《反败为胜》中记述这段往事时,仍心有余悸感叹:“英缅军由于粮水不继,在烈日炽烤下干渴难熬,原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击,死伤严重,实际上已完全崩溃。”
在这紧要关头,先期到达皎勃东地区的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在刘放吾的指挥下,正式向日军发起进攻。
双方交战,可谓实力悬殊:
刘放吾部队面对的,是战斗力很强、配备也很精良的日军第33师团;对方不仅有战车和大炮,还有一队飞机。
在这种情况下,刘放吾果断采取两翼包围态势,对日军展开攻击。
最终,在被困英军的里应外合下,刘放吾所领导的113团很快攻进日军阵地,彻底打开了围困英军的包围圈。
这次凶险战斗中,刘放吾凭借精准有力的指挥和战术,成功歼灭日军1200多人!
至此,被围困的7000多英军和伤员,以及被俘虏的近500名美国传教士和各国新闻记者,也得到了成功获救。
这场战役的胜利无疑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在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史,仁安羌大捷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中国远征军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更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在境外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彻底击败日军的辉煌战役。
而领导远征军新38师113团、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的刘放吾团长,更是凭借优异战功,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
这次战役大捷,也让刘放吾晋升为陆军少将;国民政府为他颁发了一枚云麾勋章、两枚陆海空甲种一等奖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后世详细调查,人们才发现:当年刘放吾在这场战役中,其实只率领八百名官兵,便击溃了装备精良的日寇。
古往今来,这份战绩,亦将永远为历史所铭记。
但对于这份旷世瞩目的荣誉,刘放吾本人却不愿意去提。
因为赴缅作战的远征战斗中,作为军人的他,亦见证了太多牺牲在异国的兄弟。
正如他感叹:“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但谁能想到,恰是这番低调内敛,却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被冒名顶替21年】
抗日战争结束后,刘放吾因为坚决抵制内战,结果被调任到一系列闲职上,被迫毫无作为的虚度光阴。
这对于本就淡泊名利的他来说,倒也不是什么沉重打击;毕竟内战一触即发,若继续带兵打仗,便免不了同室操戈的悲剧。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密谋犯上”等罪名,将抗日名将孙立人秘密抓捕,作为旧属的刘放吾也受到牵连,被免去职务。
在台湾风雨飘摇之际,英国方面却开始了对刘放吾的寻找。
在仁安羌战役中,被成功救获的七千多名英国人中,有一位叫做菲士廷的炮兵团长。
因为在后续战斗中表现卓越,此人在1950年被升任为英国驻香港陆海空三军的中将司令,可谓位高权重。
为了寻找救命恩人,来到香港任职的他,多次派人寻找打听。
没想到,这个“刘将军”很快就被找到了。
但出现在菲士廷面前的这位“刘将军”,却不是远在台湾、事业受挫的刘放吾,而是一个叫做林彦章、素来投机取巧的商人。
之所以冒充刘放吾,只因为林彦章在经商途中,也听说了许多远征军的事情。
常年的行商生涯让他练就一身鬼扯的本领,所以自1942年左右,就经常在各地冒充刘放吾将军行骗。
见到菲士廷后,此人亦毫不胆怯,甚至一口气说出了当年战斗中的许多事情。
因为表现镇定自若,菲士廷一点也没有生疑。
看昔日“救命恩人”过得落魄,位高权重的菲士廷将军,赠予了对方不少钱财,并在香港想办法为他提供优待。
就是打着“刘将军”和“菲士廷救命恩人”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的林彦章,得以聚敛了大批财产,最后甚至还跑到香港新界,扬言要集资一千万盖一座豪华小区。
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有时候,报应来得太过迟缓,让人说不出的心痛。
这个叫做林彦章的骗子,就这样顶替刘放吾的身份,又悠然自得过了整整13年。
直至1963年8月东窗事发,林彦章在香港被捕才算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随着假将军的被捕入狱,人们也开始了对真将军的寻找。
作为仁安羌战役大捷的头等功臣,这位叫做刘放吾的将军究竟在哪?为何多年来毫无音讯?
香港媒体为了答案费了很大精力,终于在台湾找着了抗日英雄刘将军。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昔日在战场出生入死、为抗日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此刻却靠在煤矿捡煤球为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从被台湾当局剥夺各项职务后,为了养家糊口,刘放吾将军便在好友的建议下,开了个煤场;但因为台湾遭遇经济动荡,导致煤场生意入不敷出,为了活下去,生活拮据的刘放吾,便把煤场转手,自己当起了捡煤球的工人。
从1942年仁安羌战役开始,一向淡泊名利、低调行事的刘放吾,就这样被冒充了整整21年。在这场漫长时间里,招摇撞骗者吃香喝辣、穿金戴银,而真正的英雄却被现实蒙尘,沦为捡煤球养家糊口的煤矿工人,如此荒唐却沉重的现实,身为旁观者的我们,亦感到无法释怀。
可对于当事人刘放吾来说:他从来不在乎这段被蒙尘的过往。
对他来说,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中,能够投笔从戎、报效家国就足够了;同时刘放吾之所以不愿提起那场仁安羌战役,是因为太多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此留在了陌生异域。
就如回忆录《军碑一九四二》中所写:
“67年前中国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军,近40万参战将士,以近20万人伤亡写下抗战史上的悲壮一页。”
是啊!时至今日,这场战役仍旧是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幕。
有1500名中国伤病官兵不堪受辱引火自焚的悲壮,有远征军新5军军长杜聿明率部败退“野人山”的残酷,有近10万将士忠骸埋骨异域的惨痛…
这些真实的经历和见证,何尝不是身为军人的刘放吾,这一生最剧烈的隐痛。
作为残酷战争的参与者,他有幸活了下来,这些年也努力替这些兄弟们活着,又怎能拿这些事情去邀功呢!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就是一代抗日名将的英雄气节和铮铮铁骨。
【放在最后的话】
1977年,不堪外界打扰和采访,刘放吾带领全家移居美国,就此隐居避世,重新回归普通人的生活。
直到1992年,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前夕,恰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美。
得知刘放吾移居美国的她,特意亲自拜访,并对他表达了崇高的谢意。
两年后,这位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的将军,最终走完了这枪林弹雨、命运多舛的人生。
享年95岁的他,曾投笔从戎、在枪林弹雨中护我泱泱中华,曾以身犯险、创下足以载入史册的仁安羌大捷,也曾身不由己、在猜忌和斗争中被罢黜职务,更曾隐姓埋名,却遭他人顶替21年。
但不管命运给他怎样的波折和考验,这位抗日将军的一生,却始终永葆坚韧底线,即:永远不拿弟兄们的性命去邀功,永远不因这瞩目战绩谋私利。
这样的好将军,值得我们铭记。
同时,在回顾这场残酷的远征军战斗中,我们也该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
他们或许属于不同的派系,或许只是籍籍无名的士兵…但正是他们视死如归的战斗,才让我国保存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条物资通道,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
华夏沧桑巨变,历史奔流浩荡。
但无论时间如何改变,时代如何迁移,这些用血肉之躯为中华民族留下火种的无名英雄们,却值得我们永世铭记。
他们留下的精神丰碑,亦值得我们永世瞻仰。
#历史开讲#
————END————
其他推荐——
国军特务男扮女装,潜伏5年被亲妹举报,被捕时一句反问倍显荒唐
萧红:欲葬鲁迅墓旁,遭许广平写悼文抱怨,4份遗嘱道尽一生不甘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