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马尔克斯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
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活着为了讲述》
名震世界文坛,几乎人尽皆知的马尔克斯在自传《活着为了讲述》的开头写下这样醒目的一句话。而马尔克斯的一生也确实像他说的一样,是讲述的一生,是笔耕不辍写作的一生。
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的一个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9岁那年随父母一起迁居苏克雷,从此再也没能在这个出生的小镇长久的驻足。
20岁,马尔克斯考入了波哥大国立大学,学习法律,但是只读到第三年便辍学了,只是说想当个作家,因为喜欢文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和背诵诗歌上,但是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因为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对他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不惜任何代价供他读书。尤其是父亲,完全不能接受他辍学的事情,以至于有一年的时间父子两个互不联系。
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逃过兵役,得过两次淋病,义无反顾地每天抽60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我还嫌不够,居然要跟一帮形影不离的朋友创办一本胆大妄为,穷途末路的杂志。
自传中马尔克斯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境遇。
辍学以后,他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和短篇,但开始总是无比的艰难,用马尔克斯自己的话说,住在一家便宜的小旅馆里,全部的家当也莫过于一双凉鞋,两套换洗的衣服和一个趁混乱从波哥大最贵的茶餐厅里偷来的文件夹,里面装着创作的文稿。马尔克斯说什么都能丢,只有它不能丢(后来还是丢了)。
马尔克斯在咖啡馆
就这样马尔克斯进入了新闻业,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午后的哥伦比亚咖啡馆兴趣盎然的讨论,永不停止的写作,后来的岁月里,马尔克斯再也没有真正离开过。新闻给予了马尔克斯观察这个世界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方法,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打下了坚实的文学素养,这也成为他后来能够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996年10月7日,在美洲报业协会第52届大会上,马尔克斯发表了《新闻业:世上最好的职业》的演讲,文章的结尾他这样写道:
没有为此而生,打算为此而死的人无法坚守一份如此不可思议、强度极高的工作。新闻一旦发稿,一切便又回到起点,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分钟去,还真是永无宁日。
在艰难的日子里,过往的岁月唤起马尔克斯创作的欲望,他需要写作,需要讲述,需要用笔重建那个已经失去的岁月。当他和母亲一起回到故乡,站在那片童年时生活的土地上,马尔克斯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仅仅看着,就在我内心唤起一股无法抗拒的渴望:我要写作,否则我会死掉。
1982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离他第一部小说《枯枝败叶》的发表已经近三十年之久,他最终用自己的“讲述”让世界文学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让拉丁美洲,让哥伦比亚,让西语文学以一种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入人心。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却也是故事的书写者,我们每天都在向自己和世界讲述,多年以后,当我们垂垂老矣,面对逝去的岁月,希望我们可以像马尔克斯书中说的那样: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