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美|诺鲁孜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浪漫
非遗之美|诺鲁孜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浪漫
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浩瀚历史的沉淀,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是人类留下的珍贵财富,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世界。
小易将在这个栏目里,为大家陆续分享新疆的非遗之美。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诺鲁孜节。
对新疆人来说,关于春天的节日,来得比春天早。比如立春,比如诺鲁孜节。中国二十四节气立春这一天,同时也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的开始。诺鲁孜节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也许大家的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是我们对自然的感知是一样,这就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浪漫吧。
图源:我从新疆来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诺鲁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认3月21日为国际诺鲁孜节 。全世界有超过3亿多人把这一天作为新年庆祝,这一传统在巴尔干半岛、黑海盆地、高加索地区、中亚、中东等地区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诺鲁孜的意思是“新的一天”,是天文学上的春分,意义等同于汉族人的春节。
△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欢度诺鲁孜节。图源:网络
在新疆,对维吾尔族人来说,诺鲁孜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也叫迎春节。在南疆的乡村,诺鲁孜节仪式在3月20号的黎明开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装,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家长要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从烟雾中通过,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体壮。
△食材丰富的诺鲁孜饭是必须安排的!图源:中新网
接着,人们就要做“诺鲁孜饭”,所谓“诺鲁孜饭”,就是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种佐料煮成的稠粥。从当天午时起,大家会相互拜年。
△诺鲁孜节期间会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 图源:网络
在长达3-15天诺鲁孜节,人们都会进行哪些传统活动呢?以维吾尔族为例,相传至今的节日形式主要包括:
(1) 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即3月20日——22日夜晚零点击打诺鲁孜节鼓,普告天下节日来临;
(2) 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集到击鼓地点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莱甫开幕的标志。这是琴师、歌手、舞手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
(3) 次日,人们冼浴净身,换下冬装,吃诺鲁孜节饭,邻里间相互赠送诺鲁孜节饭以示祝贺。原先有恩怨纠纷的人们相互间拜年谅解和好;
(4) 早餐后,邻里中的男人汇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帮助居住区内贫困残疾者进行讨论,自愿捐助贫困者;
(5) 家家户户全部动员,对家里户外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衣物被褥;
(6) 为鸟雀筑巢,为它们繁殖打基础;
(7) 上坟,在亲人坟头上施洒谷物;
(8)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维修或重建桥梁,清理池塘,做好引进春水的准备,并全面动员,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9) 该节也称之为踏青节,家家户户连续几天都要摘苜蓿,吃苜蓿,也送给街坊邻居尝鲜;
(10) 给困难家庭资助粮食和种子,帮助其耕种,给没有家畜的借家畜;
(11)节日期间,人们会准备丰富的文艺节目,体育比赛、趣味智力竞赛、创作和诺鲁孜诗比赛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浓郁的“艺术节”色彩。
历史悠久的诺鲁孜节是和睦的象征
图源:清华大学社会实践
诺鲁孜节是文化遗产和悠久传统、和睦的象征,人们借此缅怀前人、对后人进行道德教育,废陋扬善、动员春耕,促进了人与自然世界和谐相处,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善意。
如果,你3月来新疆的乡村,很有可能和老乡们一起欢庆诺鲁孜节,体验地地道道的新疆民俗风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