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红包不能抢!过年期间当心这些诈骗新套路!
这几种红包不能抢!过年期间当心这些诈骗新套路!
日前,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发出提醒,春节期间是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高发期。当前,有哪些诈骗新套路应当特别警惕?大家如何加强防范?记者采访多位专业人士,请他们为大家的钱袋子“保驾护航”。
套路一
“发红包”骗局 贪小便宜易受骗
今天是大年初五
你抢了多少红包
春节期间,在各种群聊中“抢红包”沾喜气,已为大家喜闻乐见。但也有一些人因贪小便宜,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据北京警方介绍,有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员身份添加了受害人李某微信,随后将其“拉”进一个微信群。李某因在该群中常能抢到“红包”而放松了警惕。一段时间后,有陌生人开始添加李某微信,向他推荐投资理财、网络赌博平台等,并以“包赚不赔”的许诺进行引诱。尝到几次甜头的李某信以为真、不再有疑,开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终被骗走上万元。
反诈民警介绍,以“发红包”为引流手段实施诈骗的,虽然聊天群里发的是真红包,但数额很小,不法分子会把热衷于“抢红包”的人视作“爱贪小便宜且平时事不多”、可进一步引诱的对象,而其推荐的所谓投资理财或赌博平台也都是在不法分子的操控下“宰割”受害人的陷阱。
此外,记者发现还有一类引诱当事人点击注册的“红包链接”骗局,此套路或是诱骗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骗取其隐私数据;或是在受害人手机中植入木马,便于不法分子后台操控牟利。
注意!这6种微信红包千万别抢
1
需输密码的红包
微信好友发来一个红包,点开时却提醒需要输入密码。
事实上,领取微信红包并不需要输入密码。遇到此类红包,请及时退出,免得造成金钱损失。
2
需填写个人信息的红包
这类红包在领取时,需要你输入手机号、姓名、银行卡账号等信息。
这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后台的木马病毒可以趁机窃取银行系统随机发送的手机验证码,随时转走卡里的钱。
正规的微信红包,点击就能领取,并且会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
3
需转发的红包
在点击此类红包后,页面提示需要转到其他微信群或分享到朋友圈才能领取。利用微信好友链进行传播,让用户大大降低了警惕,很多人出于对好友的信任,点击后继续分享给其他好友。加上红包流程繁琐,让很多人不愿意“前功尽弃”,造成恶性循环,传播量极广。
一旦遇到这种需要转发再领取的红包,需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4
带有诱导性转发语的红包
这类红包链接往往会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形式,比如一条逼真的语音消息、邀请加群提示、“我已经领到了”等,通过各种说辞诱导用户点击。
5
冒充官方的红包
不法分子伪造页面内容,冒充官方,以热点事件为幌子,编造虚假“利好消息”,再以“大额红包”为诱饵,欺骗和诱导用户进行点击。
6
“现金红包”“AA红包”
警惕写着“送钱”“现金礼包”“AA红包”等字样的红包骗局。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输入密码是在领红包,实际上却是给对方转账 。
正规的微信红包界面是橙红色。领取红包并不会进入AA收款界面。
除了会识别假红包外
还要警惕微信红包封面骗局
为了一份特别的封面
网友们定闹钟、拼手速
但抢封面是个运气活
说“秒没”就“秒没”
抢不到封面的网友
不禁动起了小心思
抢不到,那能不能买到呢?
事实上,微信红包封面,只对红包封面制作方收取1元1个的费用,对于红包封面领取者是不收费的,但骗子早已盯上这个“商机”。骗子谎称自己有大量,红包封面序列号出售,定价不贵、花样N多。
有人前来问询,骗子便以几元到数十元不等的,价格售卖,交易时骗子会避开平台,称序列号是虚拟商品,买家必须先付款后发货。
而一旦收到钱
骗子便会发去虚假序列号
或者干脆拉黑删人
骗子采取的是“小额、广撒网”方式
骗的金额虽少
但网撒得够大
然而,微信官方明确规定定制方
不得以任何形式
向用户收取红包封面费用
针对向用户有偿销售
微信红包封面的行为
微信将进行以下处理
涉及类似违规行为的定制方账号,已通过审核的微信红包封面将被下架,已被领取的红包封面将无法继续使用,尚未发放的微信红包封面将无法继续发放;且该等定制方在1个月内将无法通过微信红包封面开放平台定制任何红包封面。
再次提醒
真红包拆开后
资金会自动进入零钱账户
需要你输入个人信息
以及银行账户密码的红包
切记要提高警惕!
套路三
“网游代练”骗局 专业套路游戏迷
过年放假玩网游“练级刷装备”是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游戏迷蒋某在观看游戏网络直播时加入了一位游戏主播的“粉丝群”。该主播经常发布“代练上分”广告。一次,蒋某购买了游戏代练服务,并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告知该主播。随后,主播联系蒋某,称其游戏账号因被官方检测到多人登录封禁,自己认识游戏公司内部工作人员,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进行解封。蒋某信以为真,向该主播微信转账2万多元。
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蒋某发现其账号一直未被解封。他要求主播退钱却被对方拉黑并被移出粉丝群。记者从北京海淀区法院了解到,该案中,主播何某多次利用类似手段骗取8名受害人近9万元。
该案主审法官提醒,还有些不法分子在获知受害人游戏账号密码后盗取其微信号、QQ号,假装受害人本人诈骗其亲友钱财。春节假期期间,年轻人群要注意防范不法分子打着“网游代练”幌子,以收取“解封手续费”“内部操作”等名义诈骗。“即使是正常交易,也要注意留存证据,如截取双方聊天记录、汇款转账记录、游戏账号异地登陆IP信息等,保护自己合法权利。”
套路三
“ETC到期”骗局 记者险些被骗
春节期间,不少人选择自驾返乡、游玩,近期高发的“ETC到期”骗局值得车主们高度警惕。
日前,记者收到一条短信,提醒记者的车辆ETC设备已经停用,需点击短信上附带的链接重新登录网站进行身份验证后,才能继续使用。记者点开短信附带链接后察觉异常,随即向公安机关致电,得知这是一种新型诈骗套路。民警告诉记者,受此套路所骗人数不少,有受害人点开链接进行操作后被骗走3000元。
“此类骗局迷惑性比较强。”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反诈民警谭喆说,不法分子以“ETC中心”“交管局”“高速中心”“车管所”等大众通常不大熟悉的机构名义发送短信骗取当事人信任,再通过附带于短信中的非法链接将受害人引入其用来鱼目混珠的山寨“官方平台”,诱骗车主在山寨网站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信息及电话号码等信息。“这些关键信息被不法分子骗取后,受害人的钱财也就被装进了不法分子的口袋。”
综合自:新华社、通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