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尔教育:深度了解“脑波”
乐尔教育:深度了解“脑波”
脑波亦称“脑电波”。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着,而成电器性的变动。也就是说,有电器性的摆动存在。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脑电图就像波动一样。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用一句话来说明脑波的话,或许可以说它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
脑电波发现与研究
1、十八世纪末 意大利人伽伐尼拓开了动物电研究的先河。
2、1804年 伽伐尼侄子阿尔蒂尼试图,但因为当时的仪器太过简陋以失败告终。
3、十九世纪中 英国利物浦皇家附属学校十三岁的卡顿成为脑电现象的第一位观察者。
4、1875年 卡顿在爱丁堡举行的43届医学协会会议上作了题为“脑”的电流的报告。
5、1890年 波兰人贝克在从未接触过脑电波的情况下,独立发现脑电现象并发表论文。
6、1924年 德国精神病科医师汉斯伯格博士在自己儿子的头皮上获得第一张人类脑波图,但被质疑为仪器的干扰。
7、20世纪50年代初 伦敦大学的道森(G.D.Daws)发明了一种瞬时诱发电位的信号平均电----机械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开创了脑波记录的新时期。
一百年来,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数次反复或反馈过程,人们对脑电之谜的探索日益深化,脑电波不再被认为是一种脑活动时伴随的简单现象,而死复杂的神经、心理、意识过程中信息媒介之一。
认识常见的的四大脑电波
人常见发出4大类脑波,这4类脑波与人的意识活动紧密相关,分别以希腊文阿尔法(α)、贝塔(β)、西塔(θ)和德尔塔(δ)命名。人的大脑在任何时候都有至少一种波处于优势状态。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当阿尔法脑波处于优势状态时,人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人脑处于活跃状态。此种状态下,人的身体机能耗能极低,人脑就能获得较多的能量供给,从而使大脑的思维活跃、直觉敏锐,容易激发灵感。因此,阿尔法脑波处于优势状态是人学习的最佳状态。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贝塔脑波是最常见的脑波,人平时工作和学习,大脑都在发射此脑波。当贝塔脑波处于优势状态时,人的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时刻应对外在的威胁。此状态下人脑能量供应不足,甚至会因为机体能量消耗过大致使大脑昏昏沉沉,不利于工作和学习。不过,适量的贝塔脑波对于注意力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西塔脑波处于优势地位时,人的身体处于深层次放松状态,人的大脑处于无意识的高级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见于临睡时间,和尚坐禅、道士静坐也会处于这种状态。该状态下,大脑的边缘系统比较活跃,能量供给也很充足,容易促发并强化深层次的记忆,对长期性内容的记忆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临睡前看书容易记住内容的一大原因。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德尔塔脑波是人处于无梦、无意识、深层次睡眠时才产生的脑波。除了辗转难眠或噩梦缠身,人平常的睡觉都会让产生德尔塔脑波并一段时间内占据优势状态。这种波的发生是人脑休息的关键,人入睡后如果德尔塔脑波出现频繁有利于大脑休息,反之则不利于大脑休息。有些人睡眠时间很短第2天起来依然精神十足就是因为这些人睡觉时德尔塔脑波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大脑始终处于深层次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