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宁寿宫的故事
故宫宁寿宫的故事
宁寿宫的故宫内的位置,如下图红线所示:
宁寿宫位置图
从苍震门前的直街南端东侧是锡庆门,位于宁寿宫的西南角。从锡庆门进去,自南而北,总称宁寿宫。宁寿宫全部分中、东、西三路,宁寿门在皇极门和皇极殿之间。皇极殿之后是宁寿宫本身。宁寿全宫,是清康熙二十八年在明代外东裕库、仁寿殿、哕鸾宫等处旧址重建的,乾隆三十七年又加以缮葺添改。
康熙重建宁寿宫,是让顺治的孝惠皇后(康熙时为皇太后)居住的。据《清稗类钞》记载,宁寿宫为皇太后所居,每天清晨,后妃们都要到此问安,称为跪安。
康熙三十五年曾有敕谕:五月前捕得黑狐一、貂鼠一、猞猁狲一、银鼠二百,进皇太后。
康熙至乾清门听政后,也要到宁寿宫问安。
乾隆时重修宁寿宫,奉雍正的孝圣宪皇后居住。重修时,乾隆准备退位后为居住养老之地,所以建有养性殿、颐和轩、遂初堂、得闲室、符望阁、倦勤斋,这些命名都赋闲养老之意。之后到光绪亲政后,慈禧也从慈宁宫移居于宁寿宫。
乾隆五十九年曾下谕:宁寿宫,乃朕称太上皇后颐养意地,在禁垣之左(左即东)。日后尤不应照雍和宫之改为佛寺。其后之净室、佛楼,今有之,亦不必废也。其宫殿,永当依今之制,不可更改。若我大清亿万斯年,我子孙仰膺天眷,亦能如朕之享图日久,寿届期颐,则宁寿宫仍作太上皇之居。
这是明令以宁寿宫为乾隆退位之后的颐养之地。
北京西城的圣安寺街,原有金代所建的圣安寺后殿,其中旧有旃檀铜佛像一尊,乾隆重修宁寿宫时,从圣安寺移到宁寿宫。
光绪十三年时,光绪曾奉慈禧住宁寿宫,光绪住养性殿,慈禧住乐寿堂,但不久光绪又回养心殿,慈禧又回储秀宫。
乾隆六十年(1795)决定举行著名的千叟宴,让中外大臣超过70岁者全都入宫参加宴会,到次年即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四,就在宁寿宫举行了这次的千叟宴。而此年正月乾隆也正式退位,嘉庆继位。
千叟宴介绍,见千叟宴_百度百科 (baidu.com)
千叟宴图
此后嘉庆、道光也经常在宁寿宫举行宴会,招待王公大臣。
同治时,曾为慈禧举行寿辰而在宁寿宫听戏多次。乾隆时,琉球国进贡各类方物,其中的铜火盆十个、染花土绸、苎布各十匹,皆奉旨交宁寿宫。
在查抄和珅家产时,发现和珅家的宝阁及隔段式样,都仿照宁寿宫制度。据记载,和珅家的珍珠手串有二百多串,比皇宫内的多了好几倍,他家还有大珠,也比皇帝冠顶上用的大珠要大。还有宝石顶数十个,这是和珅不能使用的。此外还有大块珍宝,不计其数,其中还有的是皇宫内没有的珍宝。另据《归田琐记》记载,和珅还有一挂珍珠朝珠,经审讯其家人得知:他常在没人时,在灯下私自悬挂,对镜徘徊,谈笑自语,人不能闻。他的金银库内帐簿及大柜内的珠玉等物件帐簿,有四个美女掌管。每年由太监罗玉查对一次。
和珅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八国联军攻陷通州,将要进入北京,光绪紧急在宁寿宫召见军机大臣五次,商讨对策。但次日黎明即与慈禧一起逃离皇宫,逃往西安。当时的大臣王文韶曾写家书,其中记载当时情形:
二十一日早七点,我进宫内,始知两宫(慈禧与光绪)已于黎明出城矣。我前日(二十日)共召见五次,至亥刻见面,仅刚毅、赵舒翘二人。太后(慈禧)说:“只剩你等三人在此,其余均各回家,舍我母子二人不管。你三人务须随扈同行。”又谕我云:“汝年纪太大,尚要吃辛苦,我心不安,汝可随后赶来。刚、赵二人素能骑马,务必随驾同行。”犹说不即走,岂知甫及天明,两宫已仓卒出宫。狼狈情形,不堪言状。两宫均便衣,与庶民一样。
据《庚子日记》记载:一内务府大臣说,老佛爷寅时(早上3-5点)即起,只睡一个时辰,匆匆装饰,穿一件兰布衣服,如乡间农妇。盖太后预备者(预先准备的)。梳一汉头,此太后第一次也。太后说:“谁料今天到这样地步!”用三辆平常骡车带进宫内,车夫亦无官帽。妃嫔皆于三点半齐集。太后先下一谕,此刻一人不令随行。珍妃向与太后反对者,此时亦随众来集,胆敢进言于太后:“诏皇帝应该留京。”太后不发一言,立即大声谓太监曰:“把她扔在井里去!”皇帝(光绪)哀痛已极,跪下恳求。太后怒曰:“起来!这不是讲情的时候!让她就死罪,好惩戒不孝的孩子们,并教那鸱枭看看,他到羽毛丰满的时候,就啄他母亲的眼睛!”李莲英等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宫外之大井(井在贞顺门内)中,皇帝悲愤之极,至于战栗。
珍妃像
光绪与珍妃
慈禧、珍妃
慈禧西逃回京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