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都有懂得放手的父母
我们熟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五岁便开始摆地摊卖口香糖。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六岁开始可以炒股并自己理财。
我们的股神巴菲特八岁开始卖汽水。
网易创始人丁磊初一时就成功组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大学期间曾经厌学,父亲让他去火车站卖冰棍体验生活的艰辛,李彦宏之后转变观念!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的父亲叮嘱"不要随大流"……
看到国外的例子,在国内我们都还觉得那还只是一个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甚至每天还在喂孩子吃饭,替孩子穿衣服……
家长能为孩子做很多,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少受很多的挫折,但是你永远无法代替孩子成长,永远体会不到孩子步入社会后陌生、迷茫、不适应……
每一个小孩,在1岁半左右,都会开始说"不"。妈妈们通常会发现,孩子把"不"字挂在嘴边上,什么事情都会摇晃着小脑袋说"不"。
在这个时期,是孩子自主性开始发挥作用的时期。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阶段式,没错,说"不"就意味着孩子进入了自主性发展阶段了。
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正向积极的回应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他用多种方法尝试,这样的"允许"很重要,是孩子自主性成长的需要。
孩子自主性成长的好,就会对自己的事情更加上心,自理的愿望更强,会主动发展出更多自理的行为。
正因为我们比孩子先学会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会先入为主,当孩子的避风港没错,但是也要让她明白生活是需要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有些事情就应该孩子去做。
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励孩子去动手。当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尽量把问题说的具体一些,比如,鼓励孩子把书包收拾好,你可以说,明天上学的书和文具都准备好了,放书包里吧。而不是一句话,把书包收拾好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初入人间的小天使,我们不光要呵护他们,还要培养他们自我成长的能力,翅膀坚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