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200多万元年薪到农村养蚯蚓?德州这位女博士在泥土地里书写传奇...

放弃200多万元年薪到农村养蚯蚓?德州这位女博士在泥土地里书写传奇...

点击上方“德州女性之声”关注

5月17日,《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推出“匠心女农人”系列报道,聚焦有文化、有技术、有情怀、敢追梦的现代职业女农民,报道她们在学习和运用现代农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的经验和成就,呈现她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工匠精神”,以及在推广农技、帮助农民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方面的不懈努力……首篇报道就刊发了咱德州一位养蚯蚓女博士的故事——

《中国妇女报》5月17日报道

小蚯蚓能长成大产业吗?女博士法月萍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为此她放弃高薪回乡养蚯蚓,养了蚯蚓却不卖,她的目标是——利用蚯蚓生态循环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发展。

养蚯蚓女博士的大农业情怀

法月萍在法博士蚯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

穿过一条阴暗的地道,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跟随法月萍,来到了位于山东省禹城市伦镇的法博士蚯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在西红柿蚯蚓立体种植养殖大棚里,一排排绿意盎然的秧苗间,西红柿的清甜味道弥漫,在棚里劳作的妇女脸上洋溢着笑容。

“你看这西红柿不上底肥,不打农药,一掰开,全是沙瓤,都是小时候的味道。”法月萍摘下成熟的西红柿,热情地请记者品尝。

今年48岁的法月萍,从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企业咨询顾问工作,一年收入200多万。然而,春风得意的她却在7年前选择回到农田养蚯蚓,利用蚯蚓生态循环科技,开发蚯蚓产业,打造绿色循环的种养加模式。

01

养蚯蚓的理念:深加工提升蚯蚓附加值

“选择蚯蚓产业,绝不是一时冲动。”法月萍告诉记者,2011年,在山东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她因为一个项目对蚯蚓产生了好奇,通过查阅国内外600多篇论文,她发现了蚯蚓的独特功能。

“蚯蚓的消化系统能分泌多种酶,可以把吃进去的有机废弃物迅速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经排泄后成为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既可以改善土壤、节约成本,还可增加收成。”经过缜密的思考,带着骨子里的拼劲儿,法月萍决定投资农业,做蚯蚓产业。

法月萍查看蚯蚓养殖情况

经过多方考察,2012年,法月萍在济南山区试养蚯蚓。 2014年,恋上红蚯蚓的她辞去咨询师工作,拿出200万元积蓄,又筹集了300万元,带着创业团队回到老家山东淄博,在高青县流转400亩土地成立公司,引进10吨红蚯蚓,开始创业。

拉牛粪、指导农民养殖蚯蚓……法月萍天天待在大田里。创业阶段资金紧张,有时候员工的工资发不出来,法月萍就出去讲两天课,挣讲课费发工资。

小小的红蚯蚓在纤纤玉指上蠕动,承载着法月萍对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殷切期盼

蚯蚓肥硕了,收购蚯蚓的客商纷至沓来,可法月萍却一一谢绝,因为她深知:“虽然从牛粪转化为蚯蚓粪,价值提升数十倍,用蚯蚓粪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亩产可增产10%以上,但是蚯蚓深加工的附加值远远不止于此。”

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

在位于德州禹城的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记者看到,从高青运来的红蚯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被提取成几种神秘的液体。

“这是从红蚯蚓中提取的蚯蚓活性酶多肽液,喷施于农作物叶面,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化肥农药,实现化肥减施、农业增效,让土地更有生机。我们在烟台苹果、高青冬桃、草莓等果蔬上喷施过,质量、产量有明显提高。”法月萍研发团队成员、山东大学毕业的硕士王晓晶介绍道,“蚯蚓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许多活性物质,像蚓激酶、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等,我们正在进一步试验提纯,应用于健康产业方面,拉长蚯蚓的产业链,提升蚯蚓的附加值。”

法博士蚯蚓活性酶多肽液加工车间一角

2017年,法月萍将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禹城,全面打造蚯蚓微生物生态工程系统。他们建起2个蚯蚓养殖车间,购置1万个养殖箱,槽式养殖面积达800平方米。同时,法月萍加大科研投入,投资200多万元,组建了研发中心和团队。王晓晶说,作为研发团队的灵魂人物,法月萍的“钻”劲儿激励着大家。用活体蚯蚓研制活性酶植物营养液时,法月萍在实验室一等就到后半夜,带着大家翻阅相关学术著作,上门请教学术权威,经过近千次实验,终于研制成功。

法月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3万吨蚯蚓活性酶植物营养液就能带来90亿元收入,投入只是其百分之一,能使300万亩农田化肥减一半,100万亩农田实现有机种植,社会效益巨大。

02

养蚯蚓的信念:让小蚯蚓长成大产业

2017年,法月萍参与了“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申请20万元扶贫资金,连续5年拿出收益的10%帮助贫困户脱贫;在禹城伦镇建起26个扶贫大棚,每年每个大棚支出2万元扶贫款。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的法博士蚯蚓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2/3以上的就业人员是当地的农村妇女,她们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禹城市法博士蚯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立体种植养殖大棚全景

“一个企业总是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法月萍介绍说,目前,她正在教授、带动禹城伦镇农户运用蚯蚓粪和活性酶植物营养液种植有机蔬菜,让更多农户致富。同时,她计划使农业种养殖与蚯蚓深加工产业成为生态体验式旅游的基础和依托,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实现禹城伦镇从蚯蚓小镇向有机小镇转变,再转型升级为健康小镇,使小蚯蚓真正长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巾帼脱贫。

法月萍与在园区工作的贫困妇女交流

“利用蚯蚓生态循环科技,深化废弃物的利用,通过农民使用蚯蚓粪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发展。这种绿色循环的农业模式,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包含着三产融合和农业转型升级,这不仅仅需要人们意识上的转变,更需要在技术、农业生产结构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我养蚯蚓的真正意图。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会坚持我的信念。”谈起她的大农业、大环保产业构想,法月萍眼神坚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法博士”品牌已注册5大类商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公司已启动年产500吨蚯蚓活性酶制剂生产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5亿元。2018年,法博士蚯蚓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采用蚯蚓养殖与有机果蔬种植的种养加模式,已获得有机食品转换证,与15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2018年6月,第一届世界蚯蚓大会上,法月萍当选为国际蚯蚓产业联盟筹委会副主席。

“我们会继续扩大规模,将在河北、江苏建设养殖基地。”法月萍信心满满地说道。

- END -

来源|中国妇女报,记者姚建

同类推荐

​新中国历任13位空军司令员

​新中国历任13位空军司令员

新中国历任13位空军司令员 11月11日是什么日子?我们别忘了“双十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的日子。 今年11月11日是空军成立73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要日子...

​回顾:黎玉小传

​回顾:黎玉小传

回顾:黎玉小传 黎玉(1906年7月——1986年5月),原名李兴唐,族名李玉仁,男,汉族。因革命工作需要,取“李”字的谐音“黎”,化名黎玉。他是崞县第一个党支...

​全国名校-宁夏银川一中

​全国名校-宁夏银川一中

全国名校-宁夏银川一中 宁夏银川一中,始建于1906年,在宁夏高等院校诞生之前,一直有“宁夏最高学府”的美誉。1929年宁夏建省开始,校名易为“宁夏省立第一...

​身陷多重困境,北极熊或将于2100年灭绝

​身陷多重困境,北极熊或将于2100年灭绝

身陷多重困境,北极熊或将于2100年灭绝 站起来足有2.8米高,肩高1.6米,体重可达800公斤,北极熊这一现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近日却被发现在“打劫”垃圾车。...

​冀鲁官话概况

冀鲁官话概况 冀鲁官话亦名北方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部分地区(除武清区及市区、塘沽、东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区...

​晋剧青衣里程碑-晋剧皇后王爱爱

​晋剧青衣里程碑-晋剧皇后王爱爱

晋剧青衣里程碑-晋剧皇后王爱爱 晋剧皇后 魅力永存 ——记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 王 越 听说过晋剧的外省人,都知道山西有个王爱爱;喜爱晋剧的三晋父老,都...

​20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20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20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导读 古人的名篇佳作,不仅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而且作为文学艺术范本,古诗文中的营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会教我们...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