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照片,还原百年汕头的真实面目
绝密照片,还原百年汕头的真实面目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罕见老照片工作室:杨莹
汕头,广东省潮汕地区四市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
关于“汕”字有多种解释,“海傍高地”、“鱼游水貌”、“捕鱼之所”皆为其意。而汕头的“汕”则起源于明嘉靖年间,那时的汕头之地因沙脊部向海蔓延,当地百姓设栅捕鱼,而被称为沙汕,取的是由沙子堆积而成的脊部之意。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廷在潮州府建炮台和烟墩,被称为“沙汕头”炮台,到了雍正年间,简称汕头,此也为后来“汕头”之名的由来。
清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被迫和英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开辟潮州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因潮州人民的强烈反抗,改为汕头。两年后(1860年),汕头正式对外开埠。从此,汕头开始进入发展阶段,逐渐成为粤东经济中心,又被称为“汕头埠”。
本期老照片就将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带大家领略“百载商埠”汕头的百年光阴。
建筑街景
二十年代初的第一津街。
二十年代汕头的公园,在那时很少见,还矗立着一座石狮子。
二十年代的欧式建筑,
二十年代的海神庙。
1950年的小公园百货大楼,中央是中山纪念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
五十年代的中山公园,绿树成荫,水波荡漾。
六十年代的小公园夜景,即使是黑白照片,也能看出当时的灯火通明。
开埠文化陈列馆,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史,是中西文化的一个缩影。
东南地区近代起常见的骑楼建筑,是那时候的“商住两用房”了。
小公园百货大楼的彩色夜景,透露着那个年代的繁华。
海滨路的观海长廊,那时马路上还没什么汽车,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和步行。
解放桥
人民广场,今天也是汕头的地标了。
1978年中山公园的菊花展
七十年代末建的中山公园湖上餐厅,亭台楼阁,湖面泛舟,十分惬意。
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龙湖区。
八十年代的达濠区第二中学。
金山中学初中部大门,两侧就是民居。
玉兰园,是当时汕头公司的集中地带。
1985年的京汕商场,是那个时候人们高品质购物的首选。
九十年代的龙湖乐园,特区的繁华已经尽数体现。
1998年的小公园永和街口,还十分热闹,如今已经拆除。
俯瞰2000年的小公园,承载了百年商埠的历史。
社会生活
1923,学生们参加卫生大运动宣传,穿着统一的民国校服,右下角是配合宣传用纸扎的苍蝇。
二十年代的教会学校,那时候汕头有很多为了方便传教而办的教会学校。
在池塘边洗衣服的妇女,早年间一个池塘滋养了多少户人家。
傍晚归来的渔船停靠在码头边,颇有渔舟唱晚的意境。
给水牛洗澡降温的农民,南方地区黄牛比较少见,一般都是靠水牛犁地。
八十年代的蓓蕾妇女儿童用品商店,是那时候的百宝箱了。
潮汕抽纱的橱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日用品橱窗,那时候家里的瓶瓶罐罐还都是搪瓷的,怎么摔也摔不烂。
玩具橱窗,每个小孩的天堂。
文具橱窗,英雄牌钢笔、墨水、红双喜的乒乓球拍……是你的童年记忆吗?
百货大楼开业前的员工讲用会。
百货大楼的布料处正在挑选布料制衣的顾客。
八十年代的商场橱窗,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布料,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被吸引看两眼。
龙湖乐园摩天轮,排满了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你有坐过吗?
2000年,汕头特区成立二十周年,汕头电视台在龙湖宾馆前举办的热别纪念活动,沧海桑田,如今已进入了第二个二十年。
……
看完这些老照片
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旧日的时光已经远去
时光残忍却也怜悯
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张张老照片来追忆
如果给你一个时光机
你会想回到过去吗?
本文配图全部来源于网络,部分照片作者与来源不详,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文字严禁洗稿及未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