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画·秘戏年画·春宫画
陪嫁画·秘戏年画·春宫画
宋兆麟/文 选自商务印书馆《古代器物溯源》2014年12月
台湾电视剧《京城四少》对旧北平民俗作了许多绘声绘色的描写。有一次,货郎担到百花楼出售衣料、化妆品,他从袖筒内取出一个爆竹大小的纸卷,围观的妓女看了惊叫不已。这个纸卷不是别的,乃是不便公开的春宫图。
上述纸卷有不同的名称:从形状上看,如同爆竹,古称爆仗画,公子王孙喜欢把它收藏在袖筒内,又称袖筒画、袖卷画;从内容上看,皆为春宫画,因此又称民间春宫画,与宫廷的春宫图相似;从功能上看,它是上层风流男子的玩物,又称秘戏年画,一般平民百姓则在嫁女儿的时候,为了性教育,把它放在陪嫁的箱子底部,待洞房之夜翻看,因此又称陪嫁画、箱底画。
秘戏年画是一种不公开的实用画,本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此类书籍,毁的毁,丢的丢,已经不容易看到了,所有年画产地也不印制了,目前能解释清楚的老人也寥寥无几了。最近有幸在旧货市场上看到一二,又在山东潍坊杨家埠拜访了年画艺人,收获不少。据说,秘戏年画,一般家庭把它藏在室内,有镇邪作用,防止火灾,因之叫避火图。年画店常常把它放在大门后边,或贴在大门后边的门楣上方,所以又称门后画。从以上种类繁多的名称上看,秘戏年画也够神秘了。事实上,秘戏年画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是露骨性。隐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可外露,但是秘戏年画则把隐私绘于纸上,令人惊奇,又感神秘。
第二是隐晦性。尽管秘戏年画是赤裸裸的暴露,但人们在保管、收藏和使用过程中还是比较慎重的,或藏于门后,或放之箱底,或置于袖内。据说过去货郎在出售秘戏年画时,有时还外包以油纸,放在粪桶内叫卖。有些秘戏图制作时就注意伪装,如扇页秘戏图,小展为美人图、风景,大展则为秘戏图。秘戏图是专供已婚或成年人使用的,严禁少年、儿童接触,防止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它是一定年龄级的人使用的,是成年人的秘戏绘画。
杨家埠老艺人杨洛书向笔者介绍了秘戏年画的印制工艺。他家祖籍四川,明末迁到山东,世代从事年画制作。他家有一幅巨大的“老画影”,即家谱画,道光年绘制,从家谱上看已有十几代了。杨洛书说,他小时候看到过避火图,家里也印制。印制秘戏年画第一步在宣纸上用毛笔画画稿,篇幅不等,画毕配以诗文;第二步砍伐唐棣树,制成木板,长 20厘米,宽 16厘米,这种木料细腻,不变形;第三步把绘画的纸稿贴在木板上,力求平整、光滑,然后阴干;第四步沿着画稿线条进行阴刻,两侧斜雕,刻刀为钢刀;第五步是印制,先把墨和好,适当掺入些糨糊,然后用鬃刷蘸墨,先在木板上抹一遍,接着铺上宣纸,用扫帚刷一遍,把宣纸取下来,这就是单色的秘戏年画了;第六步是着色,在单色秘戏年画上,绘有彩色的衣服、肤色,绘画美观、鲜艳,就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后来改为套版印刷,就淘汰了手绘工序。
宋兆麟,男,汉族,辽宁辽阳人,著名考古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古代造像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 出版各类著作6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