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熟的标志到底是啥?听了下面的几个历史故事后,你就会懂了!
人成熟的标志到底是啥?听了下面的几个历史故事后,你就会懂了!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很多人都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人成熟的标志究竟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年龄,毕竟古语说常说四十不惑嘛,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是到了成熟的年龄了吧?但很多人忘了四十不惑是有一个条件的,那就是三十而立,很多人把三十而立当成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认为人做到了这些,就可以不惑,也就是走向了真正的成熟。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这些不过是问题的表象,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是人成熟的外在表现,是旁观者们都看得见、听得着、说得通的。很多人喜欢被人称为成熟稳重,我也曾经这样,面对别人的夸奖,便沾沾自喜,殊不知人家表面上的几句客套话,就让你挖心挖肺的把当成了知己。

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帝刘彻,也曾被外戚压的喘不过气来,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想大展宏图,却被他的祖母窦太后压制的他喘不过气来,因为窦太后推崇黄老,和汉武帝刘彻欣赏的儒学视同水火。年少轻狂的汉武帝完全没把奶奶放在眼里,在他眼里自己身边有窦婴、田蚡这样的得力干将,还有赵绾、王臧这样的助手,自己身为天子,天下大权就在自己掌控,奶奶不过是一个老太婆,她能干什么呢?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自信的汉武帝刘彻大跌眼镜。窦太后以退为进,说自己要去骊山温泉疗养,却在当天夜里折返,抢先一步出现在了第二天的早朝上。

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赵绾、王臧被下狱,那些曾被汉武帝刘彻器重和提拔的人,很多都身陷囹圄,汉武帝刘彻自己也被圈进了上林院里,除了打猎之外,整天无所事事。实际上在这一切发生前,有一位老人早就道破了玄机,这个人是赵绾、王臧的老师申公。两个徒弟兴高采烈的把老师接到京城,认为儒学已经大获全胜的时候,申公不紧不慢的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赵绾、王臧对申公说:“如今的皇帝,是百年难遇的圣君贤主,我辈的好日子开了,就是他让我们请您出山设立名堂的!”申公说:“我怎么没看见你们说的明君圣主?我只见到一个稚气未脱的懵懂少年呀!”说完这些,申公就离开京城回乡,和自己的这两个高徒分道扬镳、划清界限了。

和赵绾、王臧相比,窦婴、田蚡就要高明一些,他们知道要及时止损。当赵绾、王臧草拟诏书,企图趁着窦太后不在,废除东宫的权力时,他们都没有参与其中,因为他们知道赵绾、王臧操之过急,现在还不是时候,那个眼盲心亮的老太太,还远远没有到任人摆布的地步。赵绾、王臧的诏书刚刚拟好,就有人把这个事儿告诉了远在骊山的窦太后!别看人家不在京城之内,京城里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窦太后的耳目!汉武帝刘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变得一下子不知所措,只能任凭窦太后安排,窦婴、田蚡免职,赵绾、王臧被下狱,汉武帝刘彻自己也被圈禁起来,只能在上林苑狩猎,成了个傀儡皇帝!

韬光养晦的汉武帝刘彻,好不容易等到窦太后去世了,却被母亲王娡和舅舅田蚡把持朝政,自己还是不能自主。以至于他都要向田蚡说:“舅舅,这么多官位,你留给我几个,我还有几个人要封!”田蚡听了后回答:“陛下年轻,对天下大政还不甚熟悉,老臣作为丞相,百官之首,责任是要辅助您来治理天下,像人员任命这种小事儿,还是由老臣来安排吧!就不劳您亲自过问了!”汉武帝刘彻笑的说:“舅舅您说的是,就听您的吧!”汉武帝刘彻知道自己要等待机会,机会不久就到来了,窦婴和田蚡争斗,最后两败俱伤,而汉武帝刘彻成了最终的受益者!当你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那就低调一点,示弱求存,守拙而后发!窦太后、王娡、窦婴、田蚡这些人,他们都是汉武帝成长道路上的老师。

汉武帝能够成功,在于它能够忍。那个老师建陵侯卫绾曾经告诉他,“如今强弱不成对比,因此一定要退,退不一定会输,不退就一定会输!”这句话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当你处于劣势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示弱往后退,而不要去争,如果去争就是以卵击石,将彻底失去机会。这个时候就应该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闭上嘴巴不说,低下头来做事。事情不是靠嘴争就争来的,而是靠实力才能得来的,否则就算到了手里也守不住,就像很多人尽管做到皇帝,却是个傀儡,一辈子都被人做牵线木偶一样对待。

表面上,看汉武帝刘彻整天带着卫青、桑弘羊等人,在上林苑里狩猎。实际上他一直默默注视着大汉帝国的一切,观察着很多人的一举一动,建元革新的失败,让他汲取了教训,腐儒无能空谈误国,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彻才领悟的,治国不能拘于一家之法,而要兼容并包,因此汉武帝刘彻身边的人才不仅有公孙弘这样的儒学之士,也有东方朔这样的滑稽之人,还有主父偃这样不择手段的法家,亦有心狠手辣的酷吏张汤。形形色色的人,一个个都粉墨登场,才缔造了大汉盛世!

以前我看不惯身边的很多事情,对于偷奸耍滑的同事总是彻之以鼻,如今的我却理解了他们的难处,知道了他们的无奈,更了解他们的苦衷。当你兢兢业业的工作并为之操劳一生,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的时候,你才知道,有的时候,你的努力不一定有价值!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你最大的事业并不是你的工作,而是过好你的人生,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绝不是全部。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就是你身边的那几个,称得上知心朋友的,也不过二三人而已。别人对你的评价并不重要,你对待生活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说说卫青。卫青出身寒微,看着姐姐卫子夫盛宠,才得到了入仕的机会,汉武帝刘彻处心积虑的给自己的小舅子创造了不少机会,就是想培养他,卫青也不负众望,龙城大捷一战封神。作为外戚势力,卫青的地位早已经超过了曾经的窦婴和田蚡,但是却没有人去说他,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卫青这个人低调隐忍,从来不去张扬,卫士一门五侯,早就已经权倾天下,但卫青自己却低调的可怕。因为他很了解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从小就深受外戚之祸,对于外戚有着天然的防备之心,卫青所代表的卫氏一步步做大,让汉武帝刘彻早就有了戒备之心。因此,汉武帝刘彻给霍去病机会,并拜卫青、霍去病都为大将军,就是为了制造矛盾和对立,这样一来,自己才好去制衡臣下。

信任永远的相对的,且要有一定的范围和前提才行,当大将军的军令,已经超越了皇帝的圣旨时,卫青的命运,就和汉景帝刘启时的条侯周亚夫比较接近了。平定七毛之乱时,周亚夫是绝对主力,因此尽管他飞扬跋扈,被汉景帝刘启评价为跋扈将军,但是汉景帝刘启仍然予以信用,甚至把虎符也托付给他。但七王之乱平定以后,尤其是在梁王刘武彻底失去了争夺储君之位的机会以后,大将军周亚夫就成了汉景帝刘启的一块心病,因为周亚夫手握天下兵权,且桀骜不驯,一旦自己不在了,恐怕太子难以驾驭这样一个人。因此汉景帝刘启才先下手为强,除掉条侯周亚夫,这件事很多人是心知肚明的。

主父偃的被杀,大侠郭解的死,背后都有汉武帝刘彻打击外戚的意图。主父偃是卫青极力推荐的,而郭解和卫青之间,也有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卫青为卫氏都已做好布局,只不过汉武帝刘彻又如抽丝剥茧般,把卫青的布局尽数破坏罢了。对于汉武帝刘彻的所作所为,卫青都看在眼里,但他选择了沉默不言。当早朝时他的车马路过刑场,手下告诉他是主父偃要受刑的时候,卫青闭上了眼睛,嘴里说:“回府……,告诉陛下我身体不适,告假!”和卫青截然相反的霍去病处处咄咄逼人,毫不顾及他人感受,当李广当众侃侃而谈,说自己爱兵如子的时候,霍去病却说:“带兵要有铁一样的纪律,爱兵如子,是打不了胜仗的!”李广正要反击,汉武帝却打断了他的话,“去病说得好,朕就喜欢他这桀骜不驯的劲儿!”汉武帝的话盖棺定论,让李广没办法继续说下去,本来卫青是要说几句的,看汉武帝刘彻表态了,他也闭上了嘴巴。

卫青病重,汉武帝刘彻登门探病,并对他说:“听说太子和子夫常有不安之意,你替朕告诉他们,我如果不开边兴利,便没有一个太平的天下,让他做个守成之君!况且除了太子之外,没有人适合做这个守成之君,你让他们放心,不让听信需小人的谗言!”汉武帝难得说了几句软话,因为卫青尽管病重,却手握天下兵权,能够让天子降阶、羽林低头的人,是汉武帝刘彻所忌惮的,卫青也是为数不多,活着的时候让汉武帝刘彻找不到把柄去对付的人!

最后说说霍去病的弟弟霍光。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弟,靠着霍去病的引荐才得以入仕,成为汉武帝身边的心腹。他做人最大的特点便是谨慎,跟随在汉武帝身边二十多年,从未出过一点差错。好事之徒曾在霍光上朝的路上做下标记,发现他每次上朝走的路,都一步不差。针对卫氏的巫蛊之祸爆发,和卫青、霍去病有关联的人几乎被屠戮殆尽,而霍光作为霍去病的弟弟,却毫发无伤。不仅如此,汉武帝刘彻临终前,更是将霍光任命为四大辅臣之首的大司马大将军!同时霍光是一个不折不扣执行汉武帝命令的人,汉武帝把太子刘彻身边的博士狄山送到前线去送死,那是因为博士狄山主张和亲,和汉武帝刘彻的政见不同。狄山的死训传来,汉武帝令霍光到太子府上去传话,霍光对太子刘据说:“太子,陛下让我带给您八个字,腐儒无能,夸夸其谈!”太子刘据还想继续问下去,可霍光早已回去向汉武帝复命,该说的一句不落,不该说的一字不提,这就是霍光得以被汉武帝刘彻信用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太子刘据的冤案被平反,主要得于田千秋的谏言,而在田千秋进谏之前,他不过是一小吏,只不过他的奏章被霍光发现,转承给汉武帝。当时汉武帝年纪太大,所以很多奏章都有霍光过目,选择重要的读给汉武帝听。“今天大臣们的奏章里有什么新鲜事儿吗?”“倒是没有什么别的,只是一个小吏田千秋,他写了份奏章,请陛下过目!”“你说说看!”“田千秋在奏章里说,太子居于正位,本来就是皇位的继承人,他根本没有必要作乱。所谓谋反,这其中必有原因,太子被奸佞逼迫不能见到陛下,无法为自己申冤,才在情急之下才发难自保的!而丞相刘屈氂、酷吏江充、小黄门苏文等人沆瀣一气,他们的目的就是趁着陛下生病扳倒太子!”借别人的口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霍光的高明之处,汉武帝刘彻听得进去,他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听不进去,死的是小吏田千秋,而不是他霍光。

而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也是被霍光的亲信邴吉所保护,你说这不是霍光的刻意安排,怎么可能有人相信呢?而刘病已最后继承帝位,这背后不得不说有霍光的拥立之功,但在这之前,霍光与卫氏一直划清界限,没有任何的利益勾连,在我看来,霍光就是卫青在汉武帝身边留下的一步暗棋,而这步棋最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天下大权最后又回到了太子刘据血脉的手里。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