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红楼梦》中真正的槛外人
惜春:《红楼梦》中真正的槛外人
1
槛外人,是《红楼梦》中妙玉的自称。
然而,正如她的判词所说“云空未必空”,妙玉并没有真正迈出尘世的门槛。首先,从出家的动机来看,她并不是主动的。她只是因为年幼时体弱多病 ,家人让她在寺院中带发修行,以期得到神佛护佑,这和有了慧根而主动选择出家的人有云泥之别。
所以,妙玉虽然身在佛门,却心在凡尘,她向往着尘世的生活。她爱着贾宝玉,憧憬着爱情,情丝就像她秀发一样没法斩断。
妙玉修行,是典型的着相。她喝茶讲究杯子,讲究水,还讲究人,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喝了一口茶,她就连杯子都不要了。
谁是《红楼梦》中真正的槛外人呢?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女孩,她性情高洁,看透了世态炎凉,对俗世的一切冷眼相待,最终毅然选择出家,青灯古佛相伴度余生。
她,就是“四春”中最小的贾惜春。
2
惜春,宁国府中贾珍的妹妹,自幼丧母,贾母看她可怜,就将她接到荣国府生活。
惜春自幼就没有得到过亲人的关爱,父亲贾敬沉湎于炼丹求道不问家事;哥哥贾珍是个酒色之徒;在贾府里,贾母对她也不怎么关照。
惜春选择出家,并非一时冲动,在她心中,一直都有出家的种子在萌动。
惜春喜欢和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玩耍,还半开玩笑地说,等到剃了头与智能一同当尼姑,这说明她很小就有佛性。
后来,大家组织猜灯谜活动,惜春写的灯谜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年纪轻轻,就希望超脱一心向佛,追求“大光明”,也说明了她的佛根不浅。
而现实的经历,也让她更加坚定地选择了这条道路。
柳湘莲说东府中只有石狮子是干净的,宁国府一片乌烟瘴气,“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洁身自好的她,当然无法容忍这一切丑陋。
而她的三个姐姐,大姐元春入宫葬送了芳华,二姐迎春误嫁中山狼悲惨死去,三姐探春才高志大,却也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主,最终远嫁他乡。
目睹了三个姐姐的遭遇后,惜春觉悟到尘世间所有的繁华都是一场梦。
她下定决心,要活出真我的风采,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献身,做那最圣洁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3
一直以来,惜春为大家诟病的就是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赶走了她的丫鬟入画。
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王夫人抄捡大观园,抄到惜春处时,发现入画的箱子里有一副男人鞋袜,还有三四十个金银锞子。入画赶紧眼泪汪汪的跪下解释,说这是贾珍赏赐的,因为她的叔叔好赌,她的哥哥只好把做小厮所得的赏赐托人交给她保管。
王熙凤听了解释,都不想追究她。然而,惜春却执意将如画赶走,并把嫂子尤氏请过来,让尤氏把入画带走。
以前读这段话时,觉得惜春不可理喻,跟了她这么久的丫鬟,怎么说也有点感情,何况凤姐都已经原谅了她。
再读《红楼梦》,才知道惜春这么做,才是真心为如画的前途着想。
其一,抄检大观园时,贾府已是“忽喇喇似大厦将倾”,内部一片混乱,精明的宝钗已经搬出去了,敏感的惜春当然看到了这个趋势。就像一个快要倒闭的公司,与其让员工在里面要死不活地撑着,还不如让他们早做打算,为未来找好出路。
其二,如果入画能和她的哥哥同在宁府,日后她哥哥把贾珍赏赐给自己的东西交给入画,也是名正言顺,无需再蒙受不白之冤。
当然,最重要的是,惜春在心中早已为自己规划好了前途,那就是出家。她对入画是有感情的,在尤氏骂入画的时候,惜春反批评尤氏说:“你们管教不严,反骂丫头”。
她说:“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
在出家与入画之间,她只能选择一个,一心向佛的她只能忍痛割爱舍弃入画。
在这一回中,惜春与尤氏展开了一段对话,堪称《红楼梦》中最精彩的辩论。
尤氏见到惜春这样绝情,十分生气。
惜春说:”古人说的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之间。”
面对善恶生死等重大问题,再亲的人也帮不上忙,人活着只能自己承受这一切,多么有独立性的女孩,多么深刻的领悟!
众人说惜春太年轻才说出这样的话,惜春又说,因为你们不读书才会这样认为。
被指不读书,尤氏就更气了,赌气的说:“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何如?”
惜春马上回应道:“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
确实如此,学问不代表智慧,生活中,有才无德的卑劣之徒多着去了。
尤氏只好说惜春是一个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又给了一句:“不做狠心人,难做自了汉。”
每次读到惜春说的这些话,都为之震撼。
表面上看,一个小姑子,这样跟嫂子说话,绝情绝义,但她说的话,又掷地有声,句句在理。
4
惜春仅仅只是一个“自了汉”吗?
很多人根据惜春的一句话,便认为惜春虽有寻求解脱的意愿,但是没有大乘佛法的慧根,因而最多只能修行注重个人解脱的小乘佛法。
然而,笔者认为,佛教就是教导世人从产生出离心、慈悲心人手,经过闻思修、戒定慧,最终达到明心见性的涅槃境界。
佛教认为,出离心的基本是希望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不论修行何种佛法,出离心的发生都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
惜春生长于一个家风不正的大环境中,看到家族中的乌烟瘴气时,她难以容忍。她的言语似乎有些过激,但这也表明她要坚决和假恶丑划清界限的决心,从这个污浊的世界解脱出来,得到真正的洁净。
这种坚决的出离心,不正是修习大乘佛法的第一步吗?万里长征起步难,有了这一步,只要惜春排除杂念,潜心静修,说不定能成正果。并且她说的“不做狠心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狠心,惜春的狠心,更多的是对她自己,要求自己狠心割舍对对世俗的贪恋。作为一个有意走上修行之路的人,这种“狠心”是必不可少的。
曹雪芹用“矢孤介”来形容惜春。一个“矢”字,表明了惜春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决心。
无论是何种事业,没有一个对自己的“狠”字,都是难以成就大业的。
惜春虽然离佛教中的至高境界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她能够自觉地选择升华而非沉沦,走上解脱的道路,已实属不易。
惜春居住在藕香榭,她的雅号是“藕榭”,藕是莲的下部,莲与佛性相通,惜春就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生来就是出污泥而不染,注定要与佛结缘。
贾母让她画画,她把所有人都画进去,她自己站在画外。
惜春才是真正的槛外人。
她形单影只地走出大观园,投向幽深的古庙,从此青灯古佛在侧,孤苦伶仃为伴。
她留给世人冷漠的外表,却将灵魂和满腔热情奉献给了心中的大光明。
(文:好书天天伴,作者爱好读书,尤喜文史哲,愿结识有共同志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