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知道真相的蓝齐儿还会欣赏李光地吗?
《康熙王朝》知道真相的蓝齐儿还会欣赏李光地吗?
明珠的60大寿
明珠60大寿了,此时李光地深受康熙赏识,李光地在这一天代表皇上前来给明相贺寿,李光地替皇上送出题字:亮辅良弼。
意思是明珠有才干,像诸葛亮、张良那样,是皇上的好帮手,这是多么大的褒奖啊!
明相又感动又自豪,接下来李光地却弄了个惊天举动,他自己也给明相呈上了一份大礼。
“内大阁李光地弹劾大学士明珠贪贿坏法,结党营私疏”
“...暗中广结党徒,妄行不法,有十不赦之罪!”
明摆着是来“砸场子”的!
可是李光地为什么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呢?那是因为李光地深知皇上的决心。康熙想整顿朝纲,他就是要借此机会,痛打落水狗。
李光地曾经刚正不阿,曾经自视清高,不屑于官场,但是进京为官,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他不得不改变。
李光地闪亮登场
当年康熙为收复台湾做准备。升容妃为容贵妃,特许她带着女儿蓝齐儿回福建探亲。
容贵妃和女儿蓝齐儿在探亲回京的路上被一位学子拦住了去路,这就是李光地。原来,朝廷实施迁界禁海的政策后,沿海地区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很多孩子成了孤儿,李光地希望朝廷改善民生,放弃迁界禁海,他想借容妃之手向朝廷上奏万言书。
李光地心里装着苦难的百姓,胸有才学,直言进谏,他赢得了蓝齐儿的欣赏。
康熙看到了李光地的才华,有心让李光地进京做官,但是那时候的李光地铁了心,不想做官,皇上让太子相劝都没有用,倔着呢!他何等清高,根本看不上朝廷上的那些官员。
李光地倔强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路上,没想到被蓝齐儿拦住了,就像当初李光地拦住蓝齐儿和容妃一样,蓝齐儿领着一众格格,骂醒了李光地,告诉他:要想救民于水火,就应当入朝为官,为百姓做实事。
“歪脖树啊 厚脸皮啊 装模作样 酸又臭啊 满身的狗屎 一肚子鸟粪啊”
读书人的软肋就是廉耻,李光地坐牢都不怕就怕良心不安,经过格格们这么一骂,终于愿意入朝做官了。
李光地辅佐姚启圣,圆满完成百姓安置工作,并且对将来打败郑经后,如何安置百姓生活,他也有自己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康熙赏识。
当康熙看出来了女儿蓝齐儿看上了李光地的时候,他准备将来把蓝齐格格许配给李光地,可见对他有多信任了。李光地有才华确实不错,但是还需要历练。于是给女儿承诺,待李光地功成名就之后,只要女儿一个眼色,就下旨令他们成婚,一定会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幸福。
那时的李光地,应该踌躇满志,他要报效朝廷,忠诚于皇上;他也自认为自己有才华,配得上蓝齐格格的仰慕,蓝齐儿满怀期待,他欣赏李光地,李光地呢,他也爱慕蓝齐儿,他们私下鸿雁传书。
可惜啊,蓝齐儿和李光地注定要被棒打鸳鸯!
蓝齐儿后来被迫去作为和亲使者,嫁给了葛尔丹。皇家儿女,身不由己,牺牲自己、保全大局。
女儿远嫁葛尔丹,康熙觉得有愧于李光地,但是后来李光地的行为,却让皇上愧意全无。
如果蓝齐格格知道了李光地的这件事,还会欣赏他吗?
被人抓住小辫子
皇上信任李光地,让他与姚启圣和施琅一起合作,完成复台大业。李光地在处理三人关系上表现得对皇上最为忠心,在姚启圣和施琅两人有矛盾的时候,他选择不与二人任何一方结党,而是保持中立,尽力调停,并暗中向康熙及时汇报,所以受到皇上的青睐。
成功收复Taiwan后,李光地被封为文渊阁学士,尚书房大臣,从福建直接升到核心决策层。入京后康熙亲自提醒他,京城是一个大染缸,一定要洁身自爱。
然而,很快李光地就被索额图大力拉拢,索额图何等人也,揪出了李光地的小辫子:
“大概就在五六年前,就在你那幅成名之作,孤儿万言书之前,你李光地不幸丧母,就在丁忧期间,你竟然违制坏俗,与一青楼女子相通,干下了苟且之事啊”
这对李光地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这么清高的一个人,竟然让别人知道了这么不检点的行为。
这是在遇到蓝齐儿之前的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他不应该在蓝齐儿向他投来欣赏的目光时,心安理得地享受蓝齐儿的爱意,那可是康熙的女儿啊!与青楼女子私通,这种事情是封建官僚的大忌,这种行为是一定要受到严惩的。再就是蓝齐格格由于自己看人的眼光也被打脸,皇上的颜面又往哪儿搁呢?
所以被人抓住小辫子,李光地只能听命于索额图,唯他马首是瞻。所以说,人啊,永远要把持住自己,不该做的事坚决不要做。尤其是男女那点儿事,一步错步步错,后悔晚矣!
左右为难的李光地
李光地是官场新人,索额图和明珠都想拉拢他,谁也不想得罪的他在两大势力之间可谓苦不堪言!
后来李光地负责安排官员选拔名单,明珠和索额图都想安插自己的人,各自给了李光地一份名单,而皇上给的名额有限,自己夹在明相和索相中间,想不得罪任何一方是不可能的,太难做了!其实不只这一件事难做,长期在两人之间周旋,李光地忍不下去了,这次的事儿成了导火索。
哪怕自己有小辫子抓在人家手里,他当着皇上、明珠和索额图的面把事情全盘捅了出来。
他以为只要自己忠诚于皇上,一切就能够得到化解。
结果就是:
李光地:“明相、索相他们串通一气啊”
明相和索相:“李光地血口喷人啊”
康熙:“你的意思是朕的亲骨肉和朕的爱卿们合谋陷害你一个人,李光地,对吧?”
李光地因此被送入狱中,他是刚正不阿,当着两个权臣的面儿,把难题抛给了皇上,那个时候的他痛苦不堪,生不如死,顿感人生幻灭,差点自尽身亡。
他甚至想到死也是一种解脱。幸好被苏麻喇姑所救。
做事要先做人
皇上要去攻打葛尔丹了,囚车里的李光地也在随行之中,康熙欣赏他的才华,带着他是为了保护他,因为如果在京城,一定会被索额图陷害致死。
皇上早晚要整治明珠和索额图,他需要李光地这样的人来制衡,所以皇上就像一位老师,
苦口婆心告诉李光地:
“苦透了其实是件好事啊,石榴熟了要开花,麦子熟了要开镰,你李光地要是真是熟透了,就应该明白,做什么事情,首先做的是人!”
做事先做人,人做明白了,事儿也就做明白了。
李光地终于明白在官场并不是非黑即白,要懂得变通,否则只能撞上南墙。
从此他下决心要跟明珠和索额图学习权谋之术,他的目标就是扳倒明珠和索额图。
他曾经跟苏麻喇姑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从今以后,光地要以两位权臣为师,以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早晚有一天,光地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扳倒明相索相,为朝廷除害。”
苏麻一针见血:“你这是出于公义呢,还是报私仇啊”
“这能分得开吗,都有”
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所痛恨的那种人,最后自己也成为了那种人。
康熙平定葛尔丹之后,班师回朝,下决心立即查办索额图,太子忍不住向李光地打探索额图的罪行, 李光地奉皇上之命保密,只是告诉他索额图没有遵守“正大光明”的圣训。
李光地建议太子与索额图划清界限:古人云, 遇险自保,逢危当弃。此乃上善之策呀。
他告诉太子可以揭发索额图以保全自己。
他这时候已经很圆滑,但是太子给了他一个大耳刮子:
放屁,你以为我瞧不出来呀,你才是满腹私欲。
太子看得清楚!
李光地进了京城,也进了染缸,由于自己的不检点被人利用,人性复杂,并不是非黑即白,李光地当然也有他好的一面。但是他的才华却把他后来腹黑的另一面衬托得更加可怕!
整垮索额图和明珠之后,李光地实现了他跟苏麻拉姑说的,他要学权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想自己可以在朝廷上有一席之地了,但是康熙把李光地看得明白,他才能卓著,却心肠狠毒,如果把他留在身边,不知还会生出什么事端,会不会又出来一个明相索相呢?于是把他贬到台彭做知县了。谨言慎行、学习做人才是一辈子的真功夫啊!卓越的才华配上公正的人品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李光地呢?
注:电视剧中的李光地经过了一些艺术加工,历史上的李光地是一位卓有成就,并且清廉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