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亶望和甘肃冒赈案——乾隆的故事

王亶望和甘肃冒赈案——乾隆的故事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河州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清朝政府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率撒拉人、回民起事反清,进逼兰州。

朝廷急调军队前往兰州镇压,结果实力强大的官军不但不能快速取胜,还处处受制于人。乾隆大怒,撤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一时甘肃地方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时任甘肃布政使(相当于省长)王廷赞,为了摆脱困境,主动向乾隆帝上奏说:“臣甘愿将历年积存廉俸银四万两,缴贮甘肃藩库,以资兵饷。”

接到奏书,乾隆大加赞许,称其“公忠体国,为朕分忧。”可转念之间,皇帝心里犯了嘀咕。甘肃是个穷地方呀,一个布政使怎能一次拿出这么多钱?

坚决执行

乾隆追问:“王延赞仅任甘肃藩司(即布政使),何以家计充裕?”当即传谕已经在甘肃的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的总督李侍尧,严密访查王延赞巨额财产之来源。

这一查,就查出一个惊天窝案,也是乾隆朝第一大贪腐案。

当时清朝律令是,贪污1000两就判死刑。乾隆担心杀光了甘肃全省官员,就将死刑标准提高了20倍到2万两。就这样仍然有56人被杀,四品道台以下一半官员被杀,大多被流放。

这一切还得从王廷赞的前任王亶(音同胆)望开始说起。

乾隆三十八年,王亶望到任甘肃,按说一个穷地方,没多少油水可捞。但王大人心眼多、脑子活。

奇思妙想

他对皇帝说,甘肃这些年连续大旱,百姓食不果腹,生活凄惨。他请示朝廷,在当地开展捐粮运动,也就是“捐监粮”。

所谓捐监,就是一种源自是明朝的有偿集资手段。只要向朝廷捐献一定数额的银钱,就可以跳过基层科举考试,直接获得监生资格。捐赠者不仅拥有了政治身份,还可以免试参加更高级别的其他考试。

但在乾隆皇帝即位后,鉴于该制度弊端太多,便下令将其停止。此后只允许各省为赈济灾民而临时采纳,并且只准收粮不准收钱,杜绝可能存在的贪污行为。

因为西北向来是清朝的用兵重地。在和准噶尔进行的长期战争中,陕甘始终都是重要的后勤基地和转运通道。所以乾隆也只有同意。

来了!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王大人却只收银子,不收粮食。本来1名捐监监生需要出43担豆麦,但被改成白银47两外加8两手续费。于是在短时间内,王亶望就从甘肃各地富户手中榨取了巨额财富。

这笔钱他一分也没有用来救灾,而是命令各级政府编造假账报销,与各级官员私分掉了。

当时甘肃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一千见面,二千便饭,三千射箭。意思是说:送一千两银子给王亶望,不过能见上一面;送两千两银子,王大人赏脸的话,有望留吃一顿便饭;送三千两银子,王大人高兴,会和送礼的人一起拉拉弓,射射箭,练练骑射,以示关系更近一层。从见面到吃饭再到一同玩一玩,表明和掌管全省钱财物大权的布政使的关系一步步拉近,而主导这种关系远近的砝码就是白银。

另外,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坐省长随”,就是把“贴身长随”派去做驻省城的联络员。据王廷瓒交代:“王亶望在任时,令各下属州县专派出自己的贴身“长随”守候在省城,建立“办事处”。这些人在省城,就专门负责与王的家人交朋友,拉关系,探听信息。凡有属员馈送王亶望金银时,就装入酒坛内,用泥封好,由这些“坐省长随”送进。

一物多用

王亶望交代说:“我遇有需索时就令人通知坐省长随,以便送信给各州县,所以各州县有馈送我的东西全由坐省长随经手。”王亶望在短短数年间聚敛了三百万家财,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坐省长随”来完成这些“交易”。

甘肃七年共有27万4450人捐监,折银1509万4750两。克扣赈灾银两291万5600两。我以前的文章说过,1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300万人民币。他们贪污共计45亿人民币!

这个案子涉及甘肃省官员二百余人,其中布政使以下县令以上官员一百一十三人,可以说将甘肃全省“处级”以上官员几乎一网打尽。

这样一个涉及全省的巨案,不但在甘肃是公开的秘密,在全国,也为许多人所知。但是七年之内居然无一人举报告发,最终还是贪污者自我暴露。一省如此,其他各省官风也大抵可以想见。

乾隆皇帝也不禁叹息:“甘肃此案,上下勾通,侵帑剥民,盈千累万,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逍遥快乐几人知

更可怕的是,腐败已经蔓延至朝廷高层——军机处。

王亶望当初向朝廷建议开捐之时,皇帝本来有过犹豫。正是朝中管理户部的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在旁边不断怂恿,不断说王亶望的好话,才最终获得批准。

于敏中早于乾隆四十四年故去,生前号称廉洁,死后家人却为分财产而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皇帝以帮助分家为名,调查于氏财产,居然达二百万两之多。合成今天的币值,有六亿元之多。皇帝一直没弄明白这样大的家产是从哪里来的。直到甘肃冒赈案发,皇帝才恍然大悟。

乾隆四十六年秋,皇帝降旨:总督勒尔谨、两任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等五十六名贪官正法。免死发遣四十六人,革职、杖流、病故、畏罪自杀数十人。于敏中的牌位被撤出贤良祠。

掩耳盗铃

处理完王亶望案,皇帝一方面心情郁闷、气愤难平,另一方面心里也有一个隐秘的期待。

原来,在一年前皇帝七十大寿之时,王亶望曾经向皇帝进贡了一份厚礼,几乎件件精美绝伦,其中一对玉瓶和一座玉山子玉料极佳,造型别致,皇帝喜欢不已。只不过,皇帝收受礼品,有进九回三之成例,百般掂量之后,皇帝才忍痛割爱,将这两样东西退还给了王亶望。

这回好了,起码通过抄家,这两样东西又可以进宫了。而且以王亶望之贪婪,家中指不定还有什么更好的奇珍异宝。

抄家的结果汇报上来,王氏原籍山西阳曲、临汾二县共查出房屋七十五所,铺面房三十三间,地一千零九十五亩,当铺一座,共估值银九万八千五百四十八两五钱。此外还有金器近四百两,珍珠五千余颗,玉器四十三件,铜器十七件,瓷器二十五件。

乾隆皇帝特意命闽浙总督陈辉祖查抄王亶望浙江任上的贪污所得。报上来的结果是抄出银九万余两,金叶、金器、金锭、金条近五千两,金珠宝玉衣物等共五百六十五箱。

玉山子

一个月之后,数十辆大车抵达京城,几百个箱子在皇宫内堆积如山。皇帝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和喜悦,亲自开箱验看。然而,一个又一个箱子打开,却始终没有发现那对玉瓶和那座玉山子。

大惑不解的皇帝命人把浙江省抄家官员记录的第一手档案呈上,一样一样细细查对。不对不要紧,一对之下,皇帝大惊失色。原来,抄家册上一百多件上等珍宝根本没有运进京里,而上面没有的东西,在皇帝面前却多出了八十九样。

很显然,是有人把王家的财产调了包!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谁吃了豹子胆,敢偷皇帝的宝贝?

气急败坏的皇帝命自己最信任的两名大臣阿桂和福长安,星夜兼程赶往浙江,会同闽浙总督陈辉祖查办此事,严令他们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皇帝推测,大抵是经手的小吏甚至仆从们无知者无畏,一时利欲熏心,做了这惊天大案。

同心协力

查出来的结果又让皇帝大跌眼镜:见财起意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堂堂闽浙总督陈辉祖!原来王亶望所搜罗的宝物令陈辉祖垂涎不已。此人平日贪赃枉法之事做得太多,胆子越来越大,对“欺君”这样的大罪也视如平常。调包时也是大大咧咧,竟然忘了修改抄家底册。

一个皇帝,一个封疆大吏,两个人为了争夺一个贪污犯的家产。一个着急忙慌,迫不及待。一个趁火打劫,监守自盗。再天才的编剧也写不出这样跌宕起伏、不可思议的剧本。

真是既荒唐有可笑,即可悲又可叹!

愤怒的毛驴

还有个八卦,也反映出王大人骄奢淫逸。这家伙爱吃炒驴肉丝,官署后厨专门养着几头健硕肥壮的毛驴。他想要吃驴肉丝的时候,就命仆人去驴棚,选择毛驴最丰腴的位置,生生割下一块肉,再立即用烙铁为驴止血,一头驴为了满足王大人的口腹之欲,不知要被折磨多少次,其残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同类推荐

​汉中境内的铁路介绍04:西成高铁

​汉中境内的铁路介绍04:西成高铁

汉中境内的铁路介绍04:西成高铁 汉中境内的铁路介绍04:西成高铁 一、西成高铁简介 西成高铁是从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到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的高铁,简称“西...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