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诗人休斯简介
美国诗人休斯简介
休斯(1902-1967)
朗斯顿·休斯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和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他的作品反映了美国黑人的觉醒和斗争,表达了广大黑人群众的心声。
休斯1902年2月1日生于密苏里州的乔普林。由于父母分居,他在1914年以前是跟外祖母过活的。他和母亲也断续地在一块生活过,她偶尔写诗,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经常带他去看戏。中学毕业后,休斯到墨西哥去投奔生父。父亲鼓励他学习德语和西班牙语,并资助他去上哥伦比亚大学。但休斯和父亲的关系搞得很僵,他是带着对父亲的仇恨离开墨西哥的,以后父子之间的裂缝一直没有弥合。
1923年他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充当水手,前往欧洲和非洲。他在巴黎的一家夜总会做过短期的看门人。在这里他结识了黑人领袖和评论家艾兰·洛克。洛克把休斯的一些作品编入诗歌选集《新黑人》(1925)。在此之前,休斯的一些早期诗作已在杜波依斯主编的刊物《危机》上发表过。从欧洲回到美国后,休斯在华盛顿一家旅馆里党侍者。在旅馆里他遇见了著名诗人瓦切尔·林赛。林赛赞赏休斯的诗,并告诫他要“隐蔽和写作,学习和思考”。休斯积极参加了当时的黑人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个运动的支持者白人小说家维契顿的帮助下,他于192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萎靡的布鲁斯》。
此后,休斯在林肯大学学习了三年。在此期间他曾到南方去旅行,并于1927年出版了第二部诗集《犹太人的华美衣衫》。这两部诗集使他获得了诗歌奖金,并得到广大公众的好评。193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并不是没有笑》。此后,他就专事写作以维持生活,并在纽约定居。1931年他再次去南方,所到之处,他向群众朗诵他的反对种族歧视、维护黑人民主权利的诗歌,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时美国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百业萧条,大批工人失业,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处境更加恶化,白人种族主义者更加肆无忌惮地迫害黑人。休斯目睹此情此景,十分向往社会主义的苏联。他在1932年访问了苏联,并到了中国,在上海见到鲁迅。在苏联他与小说家柯斯特勒建立的友谊,重新引起了他对小说的兴趣。他在1933年返美后,很快就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白人暴行录》(1934).1935年,他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第一届美国作家大会,在会上发表了演说。1936年,他以记者的身份前往西班牙内战前线采访。
休斯精力旺盛,一生中创作了六十多部作品,其中包括十部诗集,九部小说,九个剧本等等。他又是歌词作家、翻译家、新闻记者和电影剧作家。他还编纂了许多黑人作家的诗集选集,撰写了一些黑人著名人士的传记,还写过两本自传,《茫茫大海》(1940)和《我漂泊,我彷徨》(1956).此外,他在纽约哈莱姆黑人聚居区和洛杉矶创建了黑人剧院。从1943年起,他以一个名叫辛波尔的善良的备受蹂躏的黑人为题材,撰写了一系列新闻速写,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城市黑人的生活,对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种族歧视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社会和政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些文章后来收进《辛波尔说出了他的思想》(1950)等四个集子。辛波尔在美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十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休斯创作的全盛时期。在五十年代初麦卡锡主义猖獗时期,休斯曾因他的进步立场受到传讯。他虽然毕生勤奋写作,但仍过着清贫的生活,连他的母亲逝世后的丧葬费也是向别人借贷的。
休斯被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他的主要诗集除上述外,还有《亲爱的孤单的死神》(1931)、《梦乡人》(1932)《一曲新歌》(1938)、《哈莱姆的莎士比亚》(1942)以及自选集《诗选》(1965)等。他始终没有脱离黑人劳动群众,他的诗歌真实地描绘了下层黑人的痛苦、愤怒和愿望,表现了他们中间蕴藏的力量,并控诉了白人种族主义的罪行。他受卡尔·桑德堡的影响,写的是自由诗,语言朴素,采用了大量的群众口语。他是第一个把黑人民歌引进诗歌的诗人,又吸收了民间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因而形成了他那轻快活泼、热情豪迈的风格。他的诗为后来的黑人诗歌开辟了道路,长生了深远的影响。(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美国现代六诗人选集》1985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