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遂溪县黄略镇抗法华章
湛江遂溪县黄略镇抗法华章
乡村兴振·黄略精神
“竹节成风,松筠醒月”。“十九大”后,振兴乡村似春雷震动神州大地。文化振兴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首要任务。文化包括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兴村,英跡追踪,精神激励,教化后人。因此,精神是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不可没有精神,历史人物不可没有文化。在晚清,戊戌变法载入国史,然而,湛江戊戍和已亥抗法,黄略人民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及英雄气概,与地同存,共天并老。
19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远东的政治、经济扩张战略,给东亚中国带来了灾难。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就受外来侵略势力欺负凌辱,帝国主义者逼晚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其中湛江(原来为高雷二府吴川、遂溪两县属地)这块故土,于1898年被租给法国人殖民,殖民与国民最针锐予盾就是租地中唐界与洋界的问题。在双方尚未划定或没有明确界线的情况下,法人扩界犯我境,引起昔日湛江人民不满而抵抗,特别是黄略人民铁骨铮铮,不抗外侵非好汉,大动干戈是英雄,谱写了湛江市人民抗法华章,留下了爱国思想和壮烈英风。
1898年3月,以遂溪县黄略大村为抗敌根据地,以“王氏宗祠”为集约点,展开一场抗法人民战争。这场战争是农民起义斗争,也是“我以我血荐轩辕”舍命留名的纷争。黄略人民意识到无家何有国?有国何保家?家国情怀在他们的行动中表现出来,侵略者仇恨在他们心潮中澎湃。
19世纪末作为殖民地名即广州湾(湛江前称)。在此,时代产物凸显,物质和精神文明,各有起色。广州湾这块殖民地,在中国近代史中,无论反清起义的辛亥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中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无论对革命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巩固和发展等,都是让时代英才锻炼和“红色文化”根苗茁壮成长。在加强民族抱团斗外的意志中,广州湾抗法斗争史,是一部殖民史,也是一部打击外侵自卫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和思想坚定的爱国史。广州湾抗法的这场斗争之所以能展开,是由于一有不做亡国奴的共识;二有二个阵地(祠庙、书院);三有三股力量(民团、官员、乡绅)。比如:南柳村利用吴氏宗祠、黄略使用潜移书院等,作为集结誓师、号召练武场所;以吴邦泽抗法为首,带领吴氏宗亲和宗族势力及财力,积极参与和投入这场战争;黄略王氏、李氏、平石郑氏等三大姓同样发挥宗族亲睦,血浓于水的感召力,在黄略潜移书院练团尚武,操队壮伍,麻章利用关武庙为抗法据点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抗法做好就绪备战工作;各地绅士们也意识到了法国红蓝带兵威胁的危险性,他们集体向遂溪县在任县长李平书呈起奏传文,地方官给力抗法后,地方团练打功夫得到全县更多更大绅士资力。这样,官、民、商三者结合足壮抗力,有效体现民族主义风格和家国情怀。
1899年2月以后,遂溪知县李钟珏上任,允许民间组团招募、筹资购器、练武迎敌。一场先由民间组织,后得当时地方政府支持抗法的斗争展开,黄略一个中心团,在“黄略潜移书院”设立团总部,下辖黄略、平石、文车、仲伙、麻章、志满等六个营,成为当时一支有组织、有枪炮、有资金、有兵勇的“四有”的抗法民兵。从在黄略村团练到赤泥岭誓师,高举抗法旗帜。于1898年8月,抗法团声讨“不打法鬼,就要做亡国奴”的口号,并游行赤坎,壮我力量,扬我团威,同仇敌忾,赏功战士,优抚战亡。经过黄略保卫战的“三战三捷”,一场打击铁蹄入侵,群情激奋,声势浩大的人民斗争史绩,光昭湛江,荣耀古今。
“为有牺牲多勇士,教化后人爱国心”。黄略人民对侵略者打击,就是站在中华民族受欺凌受压迫的立场上,发奋自卫还击的斗志。在投身这场斗争中,他们的生命仅可能有命无生,忘生亡命。这一切他们无所畏惧,毫无退缩。一个个忘生忘家,只顾国之耻辱,为国争光,抗敌为荣。
今日走访黄略村,一到王氏宗祠,映入眼帘的一对祠联“白马提封承旧烈,黄龙秉运肇明禋”。这副联上联的意义,给历代黄略人民教训至深。难怪黄略在抗法中豪杰四起,英绩斐然。白马提封是西汉骑白马将军李广,为国尽忠,英烈当扬,最终汉帝追封,提高他为汉的名誉。
黄略人民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黄略人民历代屡朝受到这样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19世纪未,把优良传统化为继承的行动指南,将番鬼葬送为鬼,抗法战旗永远飘扬在湛江大地。
《湛江抗法史》
十九世纪末叶,列强瓜分中国。1898年3月,法国帝国主义提出租借广州湾(今湛江市)。无能清廷在法国军舰大炮威逼下允租99年。法帝不待勘界、签约。派远东舰队,入侵遂溪海头汛。欲图遂溪内地。法军挟兵占地,奸淫掳掠。激起民愤。1898年6月,遂溪县南柳村民吴邦泽,率南柳村一带30多条村庄民众。首义抗法。湛江官绅民众,同仇敌忾。遂溪知县李钟钰支持办团练,授武教战。团丁、义勇抗法诛奸,屡屡奏功。1898年11月5日,于东菊岭伏击偷袭麻章团练法军400多人。土枪土炮,毙敌8人,伤五六十人。侵略者勾结清廷,报复抗法军民。16日,法军800多人进攻黄略。黄略义勇奋力抗击,前仆后继。黄略村16至50岁村民也手持锄头,禾枪投入战斗。湛江人民抗法斗争,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法侵略者不得不打消以遂溪“万年桥”为租界的企图。后退30华里以赤坎文章河为界。为弘扬湛江人民寸土必争爱国主义精神,后人在文章河上建了一座桥,取名“寸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