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来?“一语”会不会真”成谶”?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来?“一语”会不会真”成谶”?

01

这阵子国内外的报道中流传着一个消息——

“公元2020年4月29日,对于我们来说将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日子,因为一颗大约1.8~4.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将在当天撞击地球,其冲击力足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引起全球气候巨变……”

本来地上的“疫情”就已经让地球人疲于奔命了,除了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角落,都是烽烟遍地,按下葫芦起了瓢。这天上如果也让人不消停,那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这种事情最权威的根据是科学。最近,天文学界的科学家就出来辟了谣。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科学家赵海斌在15日回应称:“这一说法属危言耸听,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零。”

这颗小行星并不是一个“生客”,也是有“组织”在册的,代号“52768”。它自从1998年被美国航天局发现后,已经被专家们监测20多年了。

据测算,它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4月29日17时56分在628万公里外飞掠地球,速度为8.69公里/秒。

这种“游侠”般的天外来客对地球玩儿这种“俯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去年的9月中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出了一个预报。说有两颗半大不小的小行星(直径300~600米)“晃”到了地球的周边,并将经过地球上空“巡视”一番后继续远去。

它们比月底这位距离还要近些,560万公里,大约有14个月球的距离。

听起来还算遥远吧?不过你千万别觉得这就不是个事儿。

它们如果一下子“溜达”迷糊了偏了轨道,就这点儿距离?从发现到撞地,不用一泡尿的工夫。因为它只有进入大气后才有可能被发觉,而那时留给我们的也许不到一分钟。

所以,天文学界管它们叫“近地天体”。五六百万公里算啥呀?4800万公里以内都叫“近地”。

最烦人的是,若干若干年后,它们不定哪天还会转回来。

赵海滨专家就说,如果在各种引力的交叉作用下导致它发生变轨,跟地球相撞,就是完全可能的事。

下面我就展开一下,详细的聊一聊——

或许永远相安无事,或许一朝突然“变脸”

02

假如宇宙是一片沙漠,银河系都不过是这片沙漠中的一粒“沙子”。

太阳系呢?地球呢?别说了,说出来都不好意思。别看我们这“村”里千百年来闹腾得挺欢实,这“文明”那“历史”的,搁那“沙漠”里就是“自娱自乐”。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小得找不到看不着。

地球是月球的“大哥”,一个地球等于45个月球。但在太阳系里,一个土星就相当于830个地球,木星呢?1300个。太阳呢?130万个!

地球在太阳面前,还真就是粒“沙子”。

太阳系众“兄弟”

太阳很牛逼吗?No。在它的“上级”银河系的目光里,它也是一个“蝼蚁”。

银河系里就有个叫“盾牌座UY”的家伙,也会发光,体积竟是太阳的210亿倍!......

而这些,不过还只是银河系的一个“点”。

不说了,说起来没完没了,把咱自个儿就说丢了。

上面那些还是目前天文学界可以观测到的距离,那看不着的呢?无边无际。

所以说了,我地球是小,但我骄傲,我自豪。

自豪的是,到现在也没听说过,还有哪块地儿也能过得这么欢实。

你再大也不过就是块“大石头”,有意思吗?

生机盎然的地球

03

上面说的是宇宙的大。

按科学家的猜想,这么大的宇宙,怎么也还会有类似于地球、甚至更高于地球的环境及高等生物的存在。

不过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有也联系不上,巨远。至于电影里的那些长得歪瓜裂枣的外星人,就因为根本联系不上于是人们脑洞大开,编呗。要真的有就牵出俩溜溜,省得让人老瞎猜。

前几天看了一本外国人写的书,说地球的存在是一个及其特别且幸运的现象。离太阳远了近了都得完毬,不但周边的各种因素,就是本身的各种条件也不知咋那么精确,差一丁丁丁点儿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不会有任何生物的出现,更别提牛逼哄哄的人类。

不说别的,我们是不是都觉得整天跟着地球瞎转的月球有个卵用啊?呸,失去了月球的引力,地球就得晃晃荡荡,像一个行将停止的陀螺。

目前已知唯一的山青水秀的星体

地球的岁数可老大不小了。据后来的共识,大致认为得约46亿年,够一个普通人死上N的无数无数无数次方。

它最开始是一个巨大的“石头团”,后来变成岩浆,再后来温度冷却了形成了固体,再再后来成千上万年地下雨又形成了海洋,然后整整齐齐的一块大陆“裂”成锯齿獠牙的好多块大陆......

现在可以想象一下,你说那么漫长又漫长的岁月,过得可都是什么鸟日子?

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点。

这篇文章要说的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在无垠星河中不但很孤单,而且,很危险......

这个潜在的危险就是,那些“游侠”一样的小行星。

它们的“宿命”就是——永远在“走”

04

小行星其实并不是“星”。

它的学名叫“类星体”,说句白话,就是星河中的“孤魂野鬼”,一群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大石头。

小行星的资格也是很老的,它们同样产生于太阳系形成时期。

当时幸运儿如地球这样的,聚成了一堆儿后来“凤凰涅槃”了;次一点的好歹也独立成个,戳在那儿有名有姓的是个“人物”。

倒霉催的就是这帮“散兵游勇”,一直也没找到“组织”,几十亿年来单打独斗地游荡至今。

小行星多大个儿的都有。大的直径有上千公里,小的从百公里到几百米甚至几米,最微型的也就相当于一块鹅卵石。

“其貌不扬”的小行星

第1颗小行星是一个叫朱塞普.皮亚奇的意大利人在1801年发现的。

当时把发现到的第1颗和接着发现的第2颗分别命名为“谷神星”和“智神星”。在19世纪的天文学界,把找这种东西曾经当做一个很时髦的事儿,都抢着去干,一连串发现了1000多颗。

到了20世纪,这活儿大家觉得没什么意思,于是再没有天文学家愿意花费精力去研究这些没有意义的石头。

1991年,一颗小行星在离地球17万公里之外和我们擦肩而过。

用天文学家的话说:“按照宇宙的标准,这相当于一颗子弹穿过我们的袖子而又没有擦破胳膊”。

两年之后,又有一颗小行星以更近的距离(14.5万公里)险些到地球“造访”。

令人后怕的是,都是它们走过之后地球人才知道。

后来一名记者在《纽约客》杂志中写道:“这样的擦肩而过,每星期很可能要发生两三次而我们却全然不知。”

说来就来的“天外孤魂”

05

这些过于“热情”的石头,再次吸引了天文学界的目光。

1980年,美国的一对父子地质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曾经统治这个星球的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消失,绝不是生物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当时的地球受到了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

然后星球原有的环境乱套了,恐龙都死了。

一石激起千重浪。在当时的古生物学界这无异于歪理邪说,等于和“生物进化论”挑战。

界内的大佬们登时急了,纷纷表示要把这两个外行拉出去暴打。

但这无疑是一个带有革命性的论断。

不过这爷俩的推论有一个“软肋”,就是找不到地球被撞击的现场。你说撞就撞了?撞哪儿了?有那么厉害吗?......

恐龙就是这么死的吗?

谁知得来全不费工夫。

199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一位叫埃伦.希尔德布兰的研究生,他的一位记者朋友给提供了一个线索,说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有个来历不明的大坑,是一个石油公司在1952年发现的,当时认为是火山爆发的产物。

1991年初,希尔德布兰仔细考察了这个宽193公里、深48公里的无比巨大的“坑”。最后确定,这就是一个陨石撞击的现场。

后来科学家们推测,造成这个“惨案”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后完全蒸发。由它而引发的后续效应,彻底把地球换了个样儿。

科学家们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这个大陨石坑的年纪大约为6505.18万年。好像和恐龙的忌日真差不多。

尤卡坦半岛陨石坑一角

后来,在地球上的其它地方,也相继发现了同时代的大小不同的撞击坑,说明这还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无独有偶。在美国爱荷华州的曼森镇,也发现它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个近5公里深、30多公里宽的大坑,后来被年代较近的土壤覆盖成了平原。也是在90年代初通过钻探,搞清楚了它的地下结构,判定为陨石撞击。不过时间,比上面那个大坑早了900万年。

据科学家们推断,大概是在7400万年前的某个时刻,一块大约2.5公里宽、100 亿吨重,也许是200倍声速飞行的岩石,穿过大气“砰”地砸进地球,由此形成了这样的“景观”。

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

这地球,还真是多灾多难呀!

就算这样,人们还是怀疑。

“一个直径只有10公里的物体,怎么会对一个直径1.3万公里的行星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可能吗?......

说来也巧,很快就有了验证的机会。1994年7月16日,一条彗星撞向了木星。

撞击的结果令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威力之大出乎意料。

而且这个彗星还不是一个紧密的球体,只是21颗碎石。其中有个名叫“核G”的碎块,撞击威力竟高达6万亿吨级,相当于地球所有核武器总威力的75倍!

这个“核G”只有大约一座小山大小,但它在木星表面竟砸出了一个跟地球那么大的“伤口” !

这回全傻了,无话可说。

1994年7月彗星撞击木星

06

与地球有关的小行星到底有多少?我们知道了多少?我们能不能事先防备?它们又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一书中,对小行星和地球的关系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

“假设地球的轨道是一条马路,上面只有我们一辆汽车在行驶,但这条马路经常有行人穿过,他们踏上马路之前又不知道先看一眼。至少有90%的行人我们不认识,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不知道他们的作息时间、不知道他们穿过这条马路的次数,我们只知道他们在某个地点,在不确定的时间慢行、漫步,走过这条马路,而我们正沿着这条马路,以每小时10万公里的速度行驶。”

如果我们的运气足够旺,会恰到好处地避过这些“行人”。可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了——

“假如你可以打开一盏灯,照亮所有越过地球的大于10米左右的小行星,你会看到天空中有1亿个这类物体。”

太空中不计其数的小行星

科学家们对刚开始发现的小行星还有兴趣起名字,到后来越来越多名字不够用了,就都变成了代号。到2018年底,被发现的小行星已经有127万颗,具有潜在威胁的有2000颗。

由于人类能力所限,没被发现的,好像还多得是。

假如,一旦真有耍“迷糊”了的小行星,不好好走路向我们奔来怎么办?

世界上有科研能力的大国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好多设想。

当然首先是加强监测能力,尽可能地盯着它们。如果真的来了,什么提前撞击啊、引力牵引啊、用激光器使其偏离啊、核弹毁灭啊......“招数”好像还真的不少,甚至有许多办法特别的“奇葩”,听起来让人对它半信半疑。

设想中的“防御计划”

不过在布莱森的书里,对上面的这些方法似乎并不报乐观。

因为这些家伙一是太多,二是速度实在太快,你根本很难用天文望远镜一个个盯住,等你发现,它可能已经到了你的眼前。即使能成功的将其击碎,也不过是变成一堆继续飞行的岩石,就像前面说过的那个彗星。

还有重要的第三点,这帮货一点准头都没有,发不发疯?什么时候发疯?我们无从可知。

霍金曾预言2032年小行星撞击地球

布莱森曾问过研究美国曼森“大坑”的两位学者,这种陨石撞击的情况有没有一个周期。

学者回答:大约100万年一次。

好吧,既然来了也躲不掉,那不知谁能告诉我们,上一个100万年发生在什么时候?......

同类推荐

​泰山游玩完全攻略,4条线路&3天玩转泰山

​泰山游玩完全攻略,4条线路&3天玩转泰山

泰山游玩完全攻略,4条线路3天玩转泰山 不得不来的五岳之首——泰山 泰山安,四海皆安。天地渺茫,山林寂静,大美无言,泰山自有其苍茫磅礴的气势。泰山的...

​质量变成了问题,如何重新定义品质?

​质量变成了问题,如何重新定义品质?

质量变成了问题,如何重新定义品质? 人人都在谈质量,却说不清什么是质量,而要讲清楚什么是质量(品质),先要说明什么不是质量,以及品质不是什么。...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