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易安居士《摊破浣溪沙》
赏析易安居士《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大宋最具有代表性的婉约派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今天就透过她的一首词《摊破浣溪沙》来感同身受一下千年之前的易安居士。
历史从来都在叙写王侯将相,大贤圣人,对于贩夫走卒从不屑着墨一笔,但是贩夫走卒也有喜怒哀乐,就像那些大贤圣人、诗词大家也有人间的阴晴圆缺和喜怒哀乐一样。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除了少年时候得志,和赵明诚婚后有过一段岁月静好外,其他岁月都在山河破碎,家国动荡,丈夫早逝,自己又生逢恶人中蹉跎煎熬,真应了那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词背景分析-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
对于李清照和赵明诚,我想大家都比我了解,一个是翩翩公子,一个文坛新星,一个才子,一个佳人,珠联璧合,天作之合。
谁能知道表面看上去幸福美满的婚姻背后,李清照又承受了多少的痛苦?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革新派,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却是站在苏轼一边的保守派,两派人彼此缠斗不休,夹在中间的李清照处境非常尴尬,她甚至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公公赵挺之为自己的父亲求情。一位写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深闺女子到底承受过什么?
不过大宋的政坛时晴时雨,到了后来赵挺之失势,重病溘然长逝,赵明诚却也被罢官免职。李清照身如一叶扁舟在政坛的排挤和倾轧中风雨飘摇。
词背景分析-巾帼不让须眉和书生真文弱
罢官后的赵明诚携李清照在青州过了十年安稳岁月。十年岁月静好让李清照和赵明诚伉俪情深,但谁成想赵明诚在建康内乱时临阵逃脱,连李清照也不顾,反而是李清照临危不惧,危难之中还竭力保存下赵明诚收藏的金石古玩。
此事后,乌江之边,李清照吟诵出了那首撼人心神的名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从这事来看,李清照是一个性情刚烈,胆识皆具的女子,赵明诚反倒配不上这个奇女子了。她的这种性格也为后来状告张汝舟埋下了伏笔。
词背景分析-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49岁时所做,49岁的李清照遇到了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呢?
首先是她得了一场大病,思前尘往事,念身后落寞凄苦,李清照患了一场重病。或许是病中昏聩,或许她一生无后,病重时耐不住他人的嘘寒问暖,她居然做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决定,那就是嫁给张汝舟。婚后,她发现原来张汝舟表面上对她嘘寒问暖,真正目的却是想得到赵明诚的金石古玩。换成个普通女子,此时此况,怕是早已回天乏力,但是李清照是巾帼不让须眉,她毅然决然地状告张汝舟科举舞弊,不过宋朝律法规定:
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
李清照性情多么刚烈,宁可自己获刑两年也要狼子野心的张汝舟不能如愿。虽后来朝廷有人帮了李清照,免了她的牢狱之灾,但是她桑榆晚景之节不保,为当时世人诟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李清照第二段婚姻在当年九月寿终正寝,引用顾老师的原文
而学者王仲闻先生在《李清照事迹编年》记录:“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49岁。春,清照赴杭……秋八月,丙辰……清照与张汝舟离异,清照作启谢翰林学士綦崇礼。”
木犀花也就是桂花,花期在每年的九月到十月,因在词中提到了木犀花,所以李清照做此词时,她和张汝舟的第二段婚姻应该已经结束。
赏析《摊破浣溪沙》
看一下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这首《摊破浣溪沙》的全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这句词是说一场大病后,双鬓已是斑白,头发也愈发稀疏了,斜卧床头,看着清晨的一弯残月挂在窗纱之上。“残月”是指下玄月,下玄月一般出现在月末的深夜到清晨时分,这说明李清照清晨早起,或者夜已深,她还未眠。残月清冷,斜挂窗纱,李清照梳理着稀疏长发,怕是心中念起了青州那段琴瑟和鸣,恬淡又悠然的美好生活,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这句词是说取豆蔻带梢一起来制作“熟水”吧,不去费心煎茶了,也莫要玩分茶的那劳什子。宋朝人夏天喝一种自制的“熟水”饮料。水煮开后,放入瓶中,再加豆蔻、桂花、紫苏之物密封,待香料入味后可以饮用。其实这是一种比较简洁的制作祛暑饮料的方法。宋朝人的茶艺是非常考究的,煎茶是宋朝惯用的喝茶技法。煎茶步骤复杂,茶叶要碾成茶末,加沸水调成胶质状的茶膏,然后注沸水点茶,点茶时候可以分茶,也就是把茶汤表面摆弄出不同形状,就像画一副水墨丹青一般,后人称之为“茶百戏”。从这句词表面上看,李清照不愿费心去煎茶,更无心于分茶的“茶百戏”,她只想做个简单的“熟水”,甚至连做简单的“熟水”她都懒的去掉豆蔻的“梢”。
李清照前半生的生活一直精致高雅,记得她有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瑞脑即为龙脑,古时珍稀香料,而“金兽”是兽型金香炉,样样想想都精美典雅。只可惜此刻,她却慵懒地连茶都不再喝了。经历了张汝舟的事,她或许真的看透了,洒脱地放下了,甚至连以前精致的生活习惯也抛弃了,大病大难之后,一切都看淡吧!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句是全阕的灵魂,她虽然病愈能下床,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置身床头,浸淫诗书之中,门外应该没故人来访吧,或许没故人来是最好,还是来场秋雨吧,门可罗雀的眼前才能出现一片佳景。和张汝舟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为当时世人诟病讥笑,一世英明,颜面尽失。就算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出身,通情达理,又饱读诗书,遇到这般狗血事怕也不能免俗吧。这句词其实含蓄隐忍地表达了词人的一种矛盾的心情,她不愿他人前来打扰自己已恢复平静的生活,却又对他人的理解和安慰有一丝隐隐的期盼。
“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李清照洒脱的笑了,她的担心是多虑了,哪有故人前来安慰她,整日里,能慰藉她的,也只有窗外清香馥郁的“木犀花”了。这句词淡语入深,将词人虽安于恬淡安谧,却盼着他人慰藉的心绪委婉表达出来。木犀花即是桂花,桂花花开满树,繁繁复复,或许一星半点的安慰未必能平复她心中的痛,她要的应该是世人的理解吧。
词的意境分析
这阕词是李清照大病初愈后的一首词,她和张汝舟的那桩糊涂婚事也完结了,一切回归恬淡,宁和,此时的易安居士偶尔还会忆起青州时的那段岁月静好,和爱人一起寻诗访梅,一起品茶赏月。只是美好的岁月向来短暂,思愁忧虑让她重病一场,恰又逢恶人作祟,让她晚节不保。
大病大难后,易安居士看淡了,洒脱地放下了,连同以前那些精致典雅的生活都放弃了。她一切从简,安于恬淡安谧,整日斜倚香枕诵读诗书,在秋雨飘飞时托腮凝望门外,心中或多或少有些落寞,为何迟迟不见故人前来?随后易安居士笑了,他们不来最好,来了岂不是坏了这幕上佳的雨景。
雨中那棵花满枝头的桂花树依旧摇曳生姿,对着易安居士微微颔首,似乎在说,没有故人慰藉,没有世人理解又能如何,我懂你。
易安居士也颔首浅笑说道:“如此甚好!”
我是张三疯,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