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传奇 之 西夏黑水城文书的百年迷踪,谁解千年西夏文?

国宝传奇 之 西夏黑水城文书的百年迷踪,谁解千年西夏文?

黑水城遗址(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35千米、纳林河东岸荒漠中)

黑水城遗址

黑水城遗址(电视剧《龙岭迷窟》取景地)

黑水城遗址老照片

黑水城遗址老照片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神秘的存在,如同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西夏黑水城文书,便是其中之一。它承载着西夏文明的兴衰荣辱,见证了无数的传奇与故事,其百年迷踪,令人唏嘘感叹。

《龙岭迷窟》中的鹧鸪哨形象

黄沙惊变:“鹧鸪哨”的诅咒与科兹洛夫的铁铲

190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的铁铲,无情地刺破了黑水城佛塔的封土。这一铲,仿佛打开了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让隐匿在历史尘埃中的西夏文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而此时,远在纽约的鹧鸪哨,正凝视着自己的断臂疤痕,陷入对往昔的回忆。这位《鬼吹灯》中的搬山魁首,三十年前与了尘长老踏入此地,却因“黑佛虫玉”,落得断臂失师的悲惨结局,留下了毕生的遗憾。

黑水城遗址的盗掘者科兹洛夫

令人惊叹的是,现实与虚构在此刻奇妙交织。科兹洛夫盗掘的佛塔,正是鹧鸪哨小说原型——搬山道人谢长风(历史原型为民国盗墓奇人李鸭子)曾试图探寻的西夏秘藏。这座佛塔犹如一座神秘的宝库,出土了八千余册西夏文典籍,还有一具被封存了七百年的女尸。女尸颈部缠绕着写满西夏咒文的丝帛,科兹洛夫在日记中描述道:“她的面容如生,仿佛被时间遗忘,唯有丝帛上的文字像蛇一样蠕动。”这诡异而神秘的场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电视剧《龙岭迷窟》剧照

这场跨越虚构与现实的“时空盗掘”,如同一声警钟,揭开了20世纪中国文物流失最惨烈的一页。无数珍贵的文物,在列强的掠夺下,被迫离开了自己的故土,踏上了漂泊之路。

黑水城遗址的盗掘者们

佛塔秘藏:文明的密码与宫廷的隐秘

黑水城佛塔出土的文书,犹如一座蕴含着西夏文明的“基因库”,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

1190年成书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无疑是其中的瑰宝。这本书以夏汉双语对照的形式,为破解西夏文提供了关键线索,让这个曾经的“死文字”重获新生。书中“天干地支”“五常六艺”等词条,不仅印证了西夏对中原文化的深度吸收,更展现了西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西夏甚至将“四海”概念纳入内陆政权世界观,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出西夏在文化上的多元与包容。

被盗掘时的黑水城遗址

《天盛律令》的出土,让我们得以一窥西夏严密的法典体系。这部法典详细记载了西夏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政治制度到经济生活,从军事管理到民事纠纷,为我们了解西夏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罗太后施经愿文》的发现,则揭开了宫廷深处的隐秘。罗太后,这位曾废子立侄的权谋家,晚年竟在佛经抄写中寻求救赎。科兹洛夫带走的女性尸骸,经俄国学者检测,其骨骼年龄与罗太后去世时间高度吻合,脖颈丝帛上的“轮回往生咒”,似乎在诉说着她被囚佛塔的终极命运。

黑水城遗址文物

彩绘唐卡《炽盛光佛图》,更是西夏文明的神权图腾。佛陀身披党项服饰,脚下踩着蒙古武士形象的妖魔。这幅创作于西夏亡国前夕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强烈的象征意义,成为这个“佛国”对抗蒙古铁骑的精神宣言。它不仅展现了西夏的宗教信仰,更反映出当时紧张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局势。

黑水城遗址特有的双头佛

驼铃泣血:文明的掠夺与未竟的探索

科兹洛夫的盗掘行为,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明掠夺。1908年,他以“科考”之名,用炸药炸开了7座佛塔,带走了2400斤文献、500件文物,其中包括西夏文《金刚经》孤本。他在信中狂喜地写道:“这些文字比敦煌藏经洞更古老!”从他的言语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对这些文物的贪婪和对自己“发现”的得意。

被科兹洛夫盗掘的黑水城遗址文书

被科兹洛夫盗掘的黑水城遗址佛像

1909年,科兹洛夫再次对黑水城进行洗劫。为了运走高达3米的《药师佛唐卡》,他不惜锯断画轴,导致颜料剥落。随行的俄国士兵将佛经垫在马鞍下,西夏文字与血污交融。这些珍贵的文物,在他们的粗暴对待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对文物的破坏,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在《龙岭迷窟》中,鹧鸪哨为救孩童逼四名俄国盗墓者跳河;而在现实中,科兹洛夫威逼蒙古王爷巴登札萨克带路,甚至以枪口胁迫牧民沉默。历史与小说的“镜像”,让黑水城的伤痛更加深刻,也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段被侵略、被掠夺的痛苦历史。

《龙岭迷窟》剧照

百年追索:从圣彼得堡到数字敦煌

如今,黑水城文书的散落轨迹,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痛的文明版图。俄藏黑水城文献占全球西夏文献的90%,《番汉合时掌中珠》孤本深锁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中国学者若想研究,需支付每小时千元的高昂费用。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更是对中国学者研究权利的限制,让我们在追寻自己文明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无奈。

黑水城遗址西夏文文书

黑水城遗址西夏文文书

然而,面对这一困境,中国并没有放弃。宁夏博物馆联合敦煌研究院,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复原俄藏文献。2023年,《炽盛光佛图》的数字影像投射于黑水城遗址,佛光与残塔在夜色中重叠,游客可通过AR眼镜目睹文书“虚拟归位”。这一创新的举措,让我们在科技的帮助下,得以重新感受这些珍贵文物的魅力,也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4年,中俄达成协议,俄方承诺逐步公开文献高清影像。西夏学专家马洋感慨:“这不仅是文物的回归,更是文明话语权的重铸。”这一协议的达成,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看到了黑水城文书归乡的希望,也让我们在文明的追寻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谜题未解:黑水城的终极叩问

尽管我们在对黑水城文书的研究和追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黑水城的秘密仍在地下呼吸,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佛塔女尸是否就是罗太后?她是否自愿殉佛?DNA检测显示其体内汞含量超标,是长期服丹修道,还是被毒杀囚禁?这些问题,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我们心头,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科兹洛夫日记提及的“黄金法典”,以金箔书写西夏律令,至今下落成谜。有学者推测,它可能藏于大英博物馆未公开库房。这部神秘的法典,承载着西夏的法律文明,它的失踪,无疑是西夏学研究的一大损失。我们期待着有一天,它能重见天日,为我们揭示更多西夏的秘密。

西夏文字虽已成为历史,但它“以汉为骨,以党项为魂”的造字哲学,却在今日民族文字保护中焕发新生。四川凉山彝文数字化工程,便借鉴了《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双语对照模式。这一现象,让我们看到了西夏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也让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结语:黄沙掩不尽,文书当归时

鹧鸪哨若泉下有知,或许会为黑水城文书的归乡之路感到欣慰。他毕生追寻的雮尘珠虽是虚构,但黑水城文书的命运,却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着国运昌隆,黑水城文书的归乡之路正渐现曙光。

当宁夏博物馆的灯光照亮《炽盛光佛图》复制品时,那些曾被铁铲撕裂的文字,正在数字世界中重新生根。“佛塔倾时文脉断,驼铃响处故纸归。”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书,能够早日回到自己的故土,让西夏文明的光芒,在中华大地上再次闪耀。

(本文部分史料援引宁夏博物馆研究及《鬼吹灯》原著,谨以此文致敬文明守护者。)

点击关注,下期揭秘:殷墟甲骨文的海外漂泊史。

同类推荐

​国之重器:中国都有哪些大国重器?

​国之重器:中国都有哪些大国重器?

国之重器:中国都有哪些大国重器? 中国:一个与时俱进的超大型文明国家;一个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泱泱大国;一个让人不可忽视的五常大佬;无论是国土面积还...

​“问题孩子”当真是孩子的问题吗?

​“问题孩子”当真是孩子的问题吗?

“问题孩子”当真是孩子的问题吗? 在当今社会,“问题孩子”的标签似乎成为了教育领域一个频繁出现的词汇。每当提及“问题孩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行为...

​(河南篇)鹤壁必去的八大景点!

​(河南篇)鹤壁必去的八大景点!

(河南篇)鹤壁必去的八大景点! 关于-鹤壁 河南鹤壁是一个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的地级市,面积约 2182 平方公里,人口约 160 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泰山游玩完全攻略,4条线路&3天玩转泰山

​泰山游玩完全攻略,4条线路&3天玩转泰山

泰山游玩完全攻略,4条线路3天玩转泰山 不得不来的五岳之首——泰山 泰山安,四海皆安。天地渺茫,山林寂静,大美无言,泰山自有其苍茫磅礴的气势。泰山的...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